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本週重點提示:

彌勒淨土三大殊勝
彌勒的釋名
彌勒菩薩的身分
華嚴經上的彌勒菩薩
法華經上的彌勒菩薩
瑜伽師地論上的彌勒菩薩


彌勒淨土三大殊勝
太虛大師說:兜率淨土,殊勝有三:
一、十方淨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以當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土眾生,特現兜率淨土,與此界眾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也。

二、兜率淨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即與此處此界眾生有殊勝緣,最易得度。他方淨土,汎攝十方眾生,而此彌勒淨土,專攝此土欲界眾生也。

三、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條件,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創造人間淨土也。

按:傳說,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曾有將浙江省,寧波奉化市溪口雪竇寺,彌勒道場,改為彌勒山之議,使國內原有之佛教四大名山,成為五大名山。后因戰爭及大師先生兜率,致其遺願,未果實現。引以為憾!去年冬天,成一率團朝普陀山,順道溪口,上登雪竇寺,朝禮彌勒慈尊,赫然發現,寺前豎一石碑,上書「彌勒山」三個大字,並註此為佛教第五大名山云云。一見之下,不勝喜躍!此固喜虛大師之遺願得償,亦喜見大陸佛徒,皆宗奉彌勒慈尊也,謹書此,以告夫教中崇仰彌勒慈尊之諸大德,分沾法喜!

一、彌勒的釋名
彌勒是印度話彌勒帝隸、梅低黎等的譯音。這是他的姓氏,名阿逸多。綜合起來譯成國語,為「慈氏無能勝」或「慈無能勝」,因為彌勒菩薩在過去多生多劫中,他的修行,都側重在「慈」心利物。偶爾現作國王身的話,也多用「慈」的政策來化育萬民,這正適合我國堯、禹、湯、文、武、成、康、周公、孔子以來傳統的「王道」,而「慈」的含義是「與一切眾生樂」。中國佛教大小寺廟所有的彌勒菩薩塑像或畫像,尤其是大陸上各大廟宇頭山門裏,都是供養著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所以遠近香客一跨進山門,就見到「笑佛兒」,無形中就給你一種愉快的印象。香客們的憂悶、瞋恨,受到菩薩的無言之教,那能不化熱惱而為清涼呢?我想,彌勒菩薩之所以轉變而為「笑佛兒」,就是從「慈」演繹而來。

二、彌勒菩薩的身分
彌勒是釋迦世尊座下的大乘弟子,曾經受過釋尊的記別,繼承釋尊的法王法位,為賢劫千佛之第五位佛。他在若干年後,下降娑婆世界,在龍華樹下成佛,三會說法,度無量眾生。現在呢?據彌勒上生經上說,卻後十二年,彌勒在釋尊滅度以前而先行滅度;滅度以後,上生兜率天,住在兜率內院淨土中;等待時節因緣一到,即下降人間。而迦葉尊者,正捧著釋尊的傳法信衣──金縷袈裟──在雞足山入定,等候他呢!因此,我們有時候又稱彌勒菩薩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實際上他是一位等覺菩薩,又名補處菩薩。

三、華嚴經上的彌勒菩薩
華嚴經上以文殊為長子,普賢為少男,蓋一表大智,一表大行。唯有智、行二門,方得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而彌勒菩薩在華嚴經上的地位,並不下於文殊和普賢。因為彌勒菩薩是善財童子所參禮的五十三員善知識之一。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說:「有一廣大樓閣,名毘盧遮那莊嚴藏,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彌勒菩薩摩訶薩安處其中,為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眷屬及諸人民,令成熟故。」善財童子因他們的介紹而得參見彌勒菩薩,獲得開示,即身而入彌勒樓閣,親見無數的妙好莊嚴,使善財童子之身分與他相等。彌勒菩薩也曾對善財童子作自我介紹說:「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 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又說:「我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故此命終生兜率天,我願滿足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四、法華經上的彌勒菩薩    
佛在說法華經之初,釋迦世尊兩眉之間放著白毫光明,遍照東方萬八千佛土,而且大地忽然有六種震動。彌勒菩薩自己對釋迦世尊的放光猜不透為了什麼。同時,在會的大眾,大家都面面相視,似乎都在對釋尊這一突然的舉動──放光、動地──表示疑慮。彌勒菩薩,為了打破此一疑團,鼓起勇氣,向老前輩文殊菩薩請教。文殊乃以他過去世的經驗告訴他說:「這是佛欲說法華經的徵兆。」過去世有佛,名日月燈明。文殊菩薩是上首弟子,名叫妙光。日月燈明佛說完法華經以後,不久即入滅了,將佛法咐囑妙光。不過妙光法師座下同時有一弟子,名字叫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遊族姓之家,棄捨所習的本業。文殊菩薩說到這,裏很不客氣地說:「你知道嗎?那個時候的妙光法師就是我,而求名菩薩就是你。」

五、瑜伽師地論上的彌勒菩薩
大小乘十宗當中的法相宗,以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為其根本經論。而瑜伽師地論卻是釋迦世尊滅度以後八、九百年之間,阿瑜陀國的一位大乘菩薩,上生兜率天宮,請彌勒菩薩說的。瑜伽論記卷一上說:佛滅後「九百年時,有出家士,名阿僧佉,唐云無著」,應中印度阿瑜陀國國王邀請,於國之城西五百里處,營立禪省。無著菩薩領數百人,止住其中,授以禪法。無著為人,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事大慈尊,請說此論。慈氏菩薩隨無著機,恆於夜分,從知足天降於禪省,為說五論之頌。於時門人或見光明,不見相好,不聞教授;或見相好,不聞教法;或有見相好而聞聲教者。然時代懸遠,名既湮滅,唯有無著,天人共知,感慈氏化,堪受諸教。…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