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重點提示:
中國的彌勒菩薩
南朝的傅大士
五代時候的布袋和尚
故事式的彌勒菩薩
戴毘盧帽的彌勒菩薩
粉身碎骨、代眾生死的彌勒菩薩
菩薩護佑,日軍的炸彈沒傷到光孝寺
六、中國的彌勒菩薩
(一)、南朝的傅大士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載:「善慧大士者,婺州義烏縣人也。齊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降于雙林鄉傅宜慈家,本名翕。梁天監十一年,年十六,納劉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 子。」二十四歲,與里人稽亭浦漉魚為業。傅每得魚,沈竹籠水中而祝曰:「願去者去,願留者留。」遠近鄰人,皆非笑之。會有天竺僧達磨謂傅曰:「我與汝毘婆尸佛時同發大願。今兜率天衣鉢見在,何日當還?」因命傅臨水觀影,見大士圓光寶蓋。大士笑謂之曰:「鑪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度生為急,何思彼樂乎?」嵩頭陀指松山頂曰:「此可棲矣!」大士乃躬耕而居之。乃說一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人竊盜他的菽麥、瓜果,他更送他一隻籃,讓竊盜者裝載而去。日常躬耕,夜則行道,見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放光,襲其體。大士乃自言:「我得首楞嚴定,當捨田宅,設無遮大會。」大通二年,唱賣妻子,得錢五萬,以營法會。當時有一位慧集法師,聞大士法,竟得悟解,嘗謂人曰:「我師彌勒應身耳!」大士恐其惑眾,予以呵斥。大士致書梁武帝。帝迎之,見於同泰寺,往復辯論甚多。帝曾請大士於壽光殿講金剛經,大士登座,執拍板唱經,成四十九頌。陳天嘉二年,大士於松山頂遶連理樹行道,感七佛相隨,釋迦引前,維摩接後。唯釋尊數顧共語曰:「為我補處也。」時有慧和法師者,不疾而終。嵩頭陀於柯山靈巖寺入滅,大士懸知曰:「嵩公兜率待我,決不可久留也。」時四側花木,方當秀實,忽然枯悴。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示眾曰:「此身甚可厭惡,眾苦所集。須慎三業,精勤六度。若墜地獄,卒難得脫。當須懺悔!」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寢牀。七日後,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鐘來鎮於此。」弟子問:「諸佛涅槃時,皆說功德。師之發迹,可得聞乎?」大士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汝等。次補釋迦。至於傅普敏是文殊,慧集是觀音,何昌是阿難,同來贊助我也。大品經云:有菩薩,從兜率天來,諸根猛利,疾與般若相應,即吾身也。」言訖,趺坐而終。壽七十又三。
(二)、五代時候的布袋和尚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上說:「明州奉化市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用一枝禪杖,擔一布囊。凡是隨身應用的東西,都裝入囊中,不管到什麼地方,看到東西,就向人乞討。那怕是魚肉,都在所不忌。曾經臥在雪地之中,而雪不沾身。每遇到天將欲雨,他就穿一雙濕漉漉的草鞋;或天將亢旱,他就穿一雙高厚的木屣。居民往往看他腳上穿的,而占陰晴,百不失一」。因此,大家都感到奇怪,而加以尊敬。保福和尚曾經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又問:「是不是僅有這些,還更有向上事沒有?」和尚提起布袋,便行。某日,和尚在街頭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裏作麼?」曰:「待個人。」僧曰:「來也!來也!」和尚曰:「汝不是遮個人。」僧曰:「如何是遮箇人?」和尚雙手舒展,曰:「布施我一文錢。」和尚有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梁貞明二年丙子三月,和尚於嶽林寺東廊下,咖趺而逝。逝前留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其後,他州有人見和尚亦負布袋而行。於是競圖其像,以充供養。民國十年至二十年之間,上海王一亭居士善畫布袋和尚像。筆者三十六年在天童寺藏經樓上,見佛龕後身,懸布袋和尚坐像,在左、右、前三方視之,其目睛皆和看者相對。真神品也。
(三)、故事式的彌勒菩薩
大叢林裏的大齋堂,為僧眾早中二時進食的地方。在規矩上必待開梆過後,各堂各寮口的僧眾,分別魚貫而入,向兩側對面而坐。堂之中靠近屏門則設高座高案,以備方丈領眾應供,而浙江天童山天童寺則不然,因為在某一任方丈時,中午開飯時到,僧眾皆已就坐則方丈將到。管理齋堂的僧值師一看,法座上有一位方面大耳僧,端坐其上,但不是方丈。嚇壞了,趕快吆喝他下來。方面大耳僧置之不理,僧值無奈,疾以手指箝住他的耳朵,向下拖。誰知,他那耳朵,越拖越長。這時方丈進堂了。方丈是有識之士,趕快喝止,疾命移借他處的椅桌,安置在格子之內。於是,方丈與方面大耳僧,互相向而坐,一齊進食。結齋偈唱過以後,方面大耳僧忽然不見。方丈遂命塑彌勒像,供之案上,方丈內向坐,遂為定制。此為筆者三十六年,在天童寺講圓覺經時所目覩。
(四)、戴毘盧帽的彌勒菩薩
筆者的故鄉泰縣,城內外有八家叢林。西門城內為西山白雲寺,是應赴經懺的門庭。某一天的晚上,信徒請放燄口的人家多了,僧眾人手不夠分配,維那師臨時到客單上看看,有沒有人。正好看到有一位方面大耳、儀容莊嚴的客僧,在跏趺而坐。維那師很客氣地告訴他的原委,請他參加某姓信徒家的施食佛事,並且請他坐正臺主法。燄口未及終了,而主法僧不見了,可算神龍見首不見尾,猜疑一頓,也就罷了。誰知,第二天的早晨卻發覺,頭山門彌勒菩薩頭上戴了毘盧帽,大家這才驚異到是彌勒菩薩的顯靈,也許在開玩笑。自此以後,西山寺的彌勒菩薩,就加塑了一頂毘盧帽,和寺裏十三層不靈天的寶塔,成為泰縣的古跡之一,為遊覽者必遊之地。
(五)、粉身碎骨、代眾生死的彌勒菩薩
我們泰縣的城區,在社會上流行著一句歇後語──北山寺的笑佛兒,「抬不進城」──,形容某一事物體積龐大的意思。北山開化禪寺在北門外一里許,天王殿向南。泥塑彌勒佛尊像一軀,的確碩大無朋,而且深具藝術價值。二十八年,日本飛機第三度轟炸泰縣,北山寺的天王殿彌勒佛像被炸得粉碎。縣城紳士們在四面楚歌、百無聊賴之中,常常以扶乩來消除苦悶。在轟炸以前若干日,彌勒菩薩忽然降壇說:「我將以粉身碎骨來代替百姓。」當時不解所謂。事後,有盧姓紳士,是北山寺的護法,趕忙去北山寺,以這一靈異,告訴當時的方丈,方知乃彌勒菩薩顯靈。
(六)、菩薩護佑,日軍的炸彈沒傷到光孝寺說也奇怪,這一天敵機三架,轟炸的目標是光孝寺、北山寺、永寧寺。北山寺炸得最慘,而炸光孝寺的那枚炸彈,是在空中爆開的,所以光孝寺的彌勒菩薩像,絲毫無損,祗有那一丈多高的韋馱神像,被震倒仆地,院中樹木被彈片割斷,和刀切一樣,但沒有死傷一個人。光孝寺駐軍,有躲在天王殿上的,警報解除以後,跑出來,都變成石灰店老板,渾身雪白。彌勒龕上有副形容一團和氣的對聯,聯語說:「眼前都是有緣人,相敬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上儘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人與人之間,完全由於愛和恨交織而成的一個複雜的社會。假如拿如彌勒菩薩的大肚皮來容忍恨,來銷鎔恨,使之統統都變成愛,那是,多麼和合而歡喜的世界啊!… <待續>
中國的彌勒菩薩
南朝的傅大士
五代時候的布袋和尚
故事式的彌勒菩薩
戴毘盧帽的彌勒菩薩
粉身碎骨、代眾生死的彌勒菩薩
菩薩護佑,日軍的炸彈沒傷到光孝寺
六、中國的彌勒菩薩
(一)、南朝的傅大士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載:「善慧大士者,婺州義烏縣人也。齊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降于雙林鄉傅宜慈家,本名翕。梁天監十一年,年十六,納劉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 子。」二十四歲,與里人稽亭浦漉魚為業。傅每得魚,沈竹籠水中而祝曰:「願去者去,願留者留。」遠近鄰人,皆非笑之。會有天竺僧達磨謂傅曰:「我與汝毘婆尸佛時同發大願。今兜率天衣鉢見在,何日當還?」因命傅臨水觀影,見大士圓光寶蓋。大士笑謂之曰:「鑪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度生為急,何思彼樂乎?」嵩頭陀指松山頂曰:「此可棲矣!」大士乃躬耕而居之。乃說一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人竊盜他的菽麥、瓜果,他更送他一隻籃,讓竊盜者裝載而去。日常躬耕,夜則行道,見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放光,襲其體。大士乃自言:「我得首楞嚴定,當捨田宅,設無遮大會。」大通二年,唱賣妻子,得錢五萬,以營法會。當時有一位慧集法師,聞大士法,竟得悟解,嘗謂人曰:「我師彌勒應身耳!」大士恐其惑眾,予以呵斥。大士致書梁武帝。帝迎之,見於同泰寺,往復辯論甚多。帝曾請大士於壽光殿講金剛經,大士登座,執拍板唱經,成四十九頌。陳天嘉二年,大士於松山頂遶連理樹行道,感七佛相隨,釋迦引前,維摩接後。唯釋尊數顧共語曰:「為我補處也。」時有慧和法師者,不疾而終。嵩頭陀於柯山靈巖寺入滅,大士懸知曰:「嵩公兜率待我,決不可久留也。」時四側花木,方當秀實,忽然枯悴。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示眾曰:「此身甚可厭惡,眾苦所集。須慎三業,精勤六度。若墜地獄,卒難得脫。當須懺悔!」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寢牀。七日後,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鐘來鎮於此。」弟子問:「諸佛涅槃時,皆說功德。師之發迹,可得聞乎?」大士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汝等。次補釋迦。至於傅普敏是文殊,慧集是觀音,何昌是阿難,同來贊助我也。大品經云:有菩薩,從兜率天來,諸根猛利,疾與般若相應,即吾身也。」言訖,趺坐而終。壽七十又三。
(二)、五代時候的布袋和尚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上說:「明州奉化市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用一枝禪杖,擔一布囊。凡是隨身應用的東西,都裝入囊中,不管到什麼地方,看到東西,就向人乞討。那怕是魚肉,都在所不忌。曾經臥在雪地之中,而雪不沾身。每遇到天將欲雨,他就穿一雙濕漉漉的草鞋;或天將亢旱,他就穿一雙高厚的木屣。居民往往看他腳上穿的,而占陰晴,百不失一」。因此,大家都感到奇怪,而加以尊敬。保福和尚曾經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又問:「是不是僅有這些,還更有向上事沒有?」和尚提起布袋,便行。某日,和尚在街頭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裏作麼?」曰:「待個人。」僧曰:「來也!來也!」和尚曰:「汝不是遮個人。」僧曰:「如何是遮箇人?」和尚雙手舒展,曰:「布施我一文錢。」和尚有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梁貞明二年丙子三月,和尚於嶽林寺東廊下,咖趺而逝。逝前留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其後,他州有人見和尚亦負布袋而行。於是競圖其像,以充供養。民國十年至二十年之間,上海王一亭居士善畫布袋和尚像。筆者三十六年在天童寺藏經樓上,見佛龕後身,懸布袋和尚坐像,在左、右、前三方視之,其目睛皆和看者相對。真神品也。
(三)、故事式的彌勒菩薩
大叢林裏的大齋堂,為僧眾早中二時進食的地方。在規矩上必待開梆過後,各堂各寮口的僧眾,分別魚貫而入,向兩側對面而坐。堂之中靠近屏門則設高座高案,以備方丈領眾應供,而浙江天童山天童寺則不然,因為在某一任方丈時,中午開飯時到,僧眾皆已就坐則方丈將到。管理齋堂的僧值師一看,法座上有一位方面大耳僧,端坐其上,但不是方丈。嚇壞了,趕快吆喝他下來。方面大耳僧置之不理,僧值無奈,疾以手指箝住他的耳朵,向下拖。誰知,他那耳朵,越拖越長。這時方丈進堂了。方丈是有識之士,趕快喝止,疾命移借他處的椅桌,安置在格子之內。於是,方丈與方面大耳僧,互相向而坐,一齊進食。結齋偈唱過以後,方面大耳僧忽然不見。方丈遂命塑彌勒像,供之案上,方丈內向坐,遂為定制。此為筆者三十六年,在天童寺講圓覺經時所目覩。
(四)、戴毘盧帽的彌勒菩薩
筆者的故鄉泰縣,城內外有八家叢林。西門城內為西山白雲寺,是應赴經懺的門庭。某一天的晚上,信徒請放燄口的人家多了,僧眾人手不夠分配,維那師臨時到客單上看看,有沒有人。正好看到有一位方面大耳、儀容莊嚴的客僧,在跏趺而坐。維那師很客氣地告訴他的原委,請他參加某姓信徒家的施食佛事,並且請他坐正臺主法。燄口未及終了,而主法僧不見了,可算神龍見首不見尾,猜疑一頓,也就罷了。誰知,第二天的早晨卻發覺,頭山門彌勒菩薩頭上戴了毘盧帽,大家這才驚異到是彌勒菩薩的顯靈,也許在開玩笑。自此以後,西山寺的彌勒菩薩,就加塑了一頂毘盧帽,和寺裏十三層不靈天的寶塔,成為泰縣的古跡之一,為遊覽者必遊之地。
(五)、粉身碎骨、代眾生死的彌勒菩薩
我們泰縣的城區,在社會上流行著一句歇後語──北山寺的笑佛兒,「抬不進城」──,形容某一事物體積龐大的意思。北山開化禪寺在北門外一里許,天王殿向南。泥塑彌勒佛尊像一軀,的確碩大無朋,而且深具藝術價值。二十八年,日本飛機第三度轟炸泰縣,北山寺的天王殿彌勒佛像被炸得粉碎。縣城紳士們在四面楚歌、百無聊賴之中,常常以扶乩來消除苦悶。在轟炸以前若干日,彌勒菩薩忽然降壇說:「我將以粉身碎骨來代替百姓。」當時不解所謂。事後,有盧姓紳士,是北山寺的護法,趕忙去北山寺,以這一靈異,告訴當時的方丈,方知乃彌勒菩薩顯靈。
(六)、菩薩護佑,日軍的炸彈沒傷到光孝寺說也奇怪,這一天敵機三架,轟炸的目標是光孝寺、北山寺、永寧寺。北山寺炸得最慘,而炸光孝寺的那枚炸彈,是在空中爆開的,所以光孝寺的彌勒菩薩像,絲毫無損,祗有那一丈多高的韋馱神像,被震倒仆地,院中樹木被彈片割斷,和刀切一樣,但沒有死傷一個人。光孝寺駐軍,有躲在天王殿上的,警報解除以後,跑出來,都變成石灰店老板,渾身雪白。彌勒龕上有副形容一團和氣的對聯,聯語說:「眼前都是有緣人,相敬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上儘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人與人之間,完全由於愛和恨交織而成的一個複雜的社會。假如拿如彌勒菩薩的大肚皮來容忍恨,來銷鎔恨,使之統統都變成愛,那是,多麼和合而歡喜的世界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