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28

若見叢林,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應敬禮。
「叢林」,《疏鈔》云:「德猶叢林,森聳可敬。」是以叢林比修道人之道德也。樹木密集之處,也就是林森木茂,鳥獸深藏。自唐時馬祖道一禪師建寺安僧以後,每一寺廟動輒千百成群,時人目之曰叢林,一顯其人眾之多,二亦喻其德行深廣。四方遊客或香客,未有不尊敬之也。所以「諸天及人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當願眾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
行腳僧,東南西北,初無定向。假如在路上遇到「高山」峻嶺,應「當」發「願」,願一切「眾生」每日所種「善根」,日積月累,愈積愈高,猶如高石,「超出」眾山之上,「無」有「能至」其「頂」者。
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在道路上行走,偶爾見到路邊有「棘刺樹」。棘刺樹,樹的身上長滿了釘子(也就是刺),能刺人皮膚出血。刺人荊棘,沒有什麼了不起;最壞的東西是我們心理上貪、瞋、癡「三毒之刺」,能使人造惡而入三途。所以我們要下決心,很快地將它「翦除」,是為「疾得翦除」。
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樹葉」繁「茂」,可以為行人庇蔭,而避免烈日之威;加以微風徐來,清沁肺腑。但這祗是短暫的。我們如能不起念慮,而獲得定力,「以定」力來「解脫」一切眾生生死熱惱,那纔真能為眾生的掩蔭。
若見華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
「若見華開」,是華正開而未全開之時。我「願」一切「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神通」者:變化莫測謂之「神」,無障無礙謂之「通」。聲聞聖者有三明、六通、十八神變;圓教十信菩薩以上於禪定皆能入出自在,在定中更能起度生作用,不可思議。《華嚴經》有〈十通〉、〈十定〉、〈十忍〉等品。「等」即等於定、忍等法。我願眾生於此等法有「如華」之「開敷」。「敷」者,舒展也。
若見樹華,當願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
木本的華,名為「樹華」。華的顏色是艷麗而芬芳的,而且各色具備。世間上的人也無有不愛華的。基於這個原理,佛陀的成佛,必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妙好。這是對著相眾生,施以確切方便的身教。因為三十二相中,有眉如秋月、眼紺青色、雙耳垂肩、舌出可以舐到鼻孔等,這都是因中修菩薩道時,多生多劫目不邪視、不聽諂媚的話、不說妄語等,由因感果,纔有如此的莊嚴妙相。所以佛陀在《遺教經》上,曾大聲昭告,汝等比丘速觀如來紫磨金色之身,佛將涅槃,一見不得再見了5。所以我「願」一切「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待續)



1.出自《尚書》卷二〈大禹謨〉第三。
2.出自《論語》〈述而篇〉第七。
3.出自《論語》〈雍也篇〉第六:子游擔任武城的縣長,孔子說:「你在這裡找到人麼人才了嗎?」他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他走路時不抄捷徑,若不是公事,也從不入我屋裡來,可知此人奉公守法與有所不為,的確是個政治人材。」
4.《維摩詰所說經》卷一〈菩薩品〉第四:「我問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5.出自《大涅槃經》後分卷一:「爾時世尊顯出如來紫磨黃金色身普示大眾,如是三反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三反從空中下坐師子床。如是慇懃二十四反告諸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金剛堅固不壞紫磨黃金無畏色身,如優曇花難可值遇。汝等當知我欲涅槃,汝等應當以至誠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如熱渴人遇清冷水,飲之令飽,無復餘念,汝等大眾亦復如是。我欲涅槃,汝等大眾應當深心瞻仰,為是最後見於如來。自此見已,無復再睹。汝等大眾瞻仰令足,無復後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