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二十七)

(二)、「正說教誨」。分五:一、別觀業空。文曰:

「諸天子!菩薩知諸業,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止住於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

這一段經文,是分別的來觀察所有罪業、惡業;它的體性是空的,罪業儘舌多得不得了,但並沒有實在體性,並非許多罪業,盤踞在我們身上,而懺悔也決不是像搬東西一樣,把過惡從身上搬開。修學菩薩行的菩薩們應該知道,「諸業」──所有的善惡業。業字在前面已說過,即身體所有的造作好壞事業的行為,口中所說出的各種是非言語,心中所想出的種種惡念頭,都叫作業。它留下來的影響力,驅使我們向四聖道:聲聞、緣覺、菩薩、佛;或者六凡道: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諸趣去受生,所以不能小看它。這個地方所指的,是對罪業、惡業而言。「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東、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再加上、下是為十方,表示這些罪業,不從十方來。「而共積集」,這麼多罪業都積集起來,好像開大會一樣。「止住於心」,住在心裏,你不要以為東西太多,心住不下,不會的,業並沒有形體。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凡物有形體就有住處,無形體當然沒有住處。但它又是無住而無所不在的。那它怎麼會有的呢?但從顛倒生,思想一顛倒,妄心就動了,惡業於焉產生。可見一念妄心,就是一個顛倒心。「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菩薩是依照這種見解,來決定明見,弄清楚其真相,不把罪業、惡業,當成是有形的東西來看待。所謂「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融」。罪業這東西,原來並無實體,有如草上露,瓦上霜一樣,智慧的光一照,它就消溶於無形了,所以說罪性本空。也只有空,才能懺得掉;若有實體,便無法懺掉。像衣服穿髒一樣,洗得掉,假如它本來是用黑紗、青的紗所織成的料子,那你便怎麼洗也洗不掉了。這一段經文,就是菩薩如是的別觀業空。毫「無有」所「疑惑」的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