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三十九)

後、顯境分齊:文中分三:一、假設譬喻;二、正明能見;三、結德有歸。初、假設譬喻,分三:今(一)明一重廣大。文曰:

「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一剎;復以爾許微塵數佛剎,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置左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悉以集成一佛國土。」

  在譬喻中,先明一重廣大,其境界之廣闊,令我們無法想像。經上有時要顯境界廣闊,就用此種方式。「一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之化區;把億那由他個三千大千世界磨為微塵,再「一塵一剎」,一粒微塵一個佛剎。「復以爾許微塵數佛剎碎為微塵」,再把這許多微塵數之多的佛剎,磨為微塵,然後把這些微塵全放在左手上,拿著向東方行進,「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經過了第二次磨碎的微塵數世界那麼多佛剎,才下一塵:「盡此微塵數」,直到手上這些微塵下完為止。「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這即包含東方以外的九方,都像往東方行的那種做法,「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落著微塵,以及不曾落著微塵者,悉以集成一佛國土」,這表此佛國土之大,其境之廣,凡落著微塵或沒落著微塵的那許多佛剎,都總合集成一大佛國土,這是顯示佛土無量無邊之大。

(二)問答方式,顯其廣大。文曰:
「寶手!於汝意云何?如是佛土廣大,可思議不?答曰:不也!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希有奇特,不可思議!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特!佛言:寶手!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記,決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獲如來無上智慧。」

  由這段問答中,可顯示出廣大佛土的境界不可思議。佛問寶手菩薩說: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像這樣廣大的佛土,可以心思口議嗎?這段經文,寶手菩薩是當機眾,所以佛要問他。寶手菩薩回答說:不也!這樣廣大無邊的佛國土,那是任何人也無法想像得清楚的廣大。「不可思議」!它真是大得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議。「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特」。這是寶手菩薩的補充說明。這雖是個譬喻,但是,假如有一眾生,於此種境界,能夠生信、能夠了解,那麼,這個人是更加希有奇特的了!可說不是普通的人了。「佛言:寶手!如是!如是!」,佛陀同意寶手所補充的說法。說道:「如汝所說」,誠如你之所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解,我授彼記」。善男子、善女人,這是佛經上常用以稱呼這些有善根,樂於親近佛法的男、女信眾。這裏佛陀肯定了寶手菩薩的話,不但承認這些聽了此一譬喻,能生信解的人,是希有奇特的,而且還要為他們授記。「授記」,是佛經中十二種體裁之一,是佛陀肯定他弟子的修行成就,預計他們將來成佛的地等事。法華經上許多學、無學人,以及尼眾弟子們,在追隨佛陀一輩子修學佛法以後,最後,佛陀全給他們授記,預記他們將來於多劫數,親近供養多少位佛,修滿福德智慧以後,在某個世界成佛,度多少弟子,住世多少年等等。這也叫預記。「決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決定能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等。「當獲如來無量智慧」。佛果的智慧是無量的、無上的!可知這段譬喻,只有佛陀才能了知其境界,所以說若有能於此等理論生信解者,當可獲得如來無量的智慧。也就是肯定此人決定成佛!

(三)復積前數,重顯廣大。文曰:
「寶手!設復有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末為微塵。以此微塵,依前譬喻,一一下盡,乃至集成一佛國土,復末為塵。如是次第展轉,乃至經八十反。」

  這是再把前面的比喻加強,更顯其勝。「設復有人」,假定再有這麼一個人,「設復有人」,假定再有這麼一個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把剛才譬喻中所說的,那麼無量廣大的佛剎,再加上一千億倍,再把它末為微塵,然後再如同前面的做法,去十方撒播,然後又把那些落著微塵或者沒有落著微塵的佛土,總集成一大佛土。這樣做八十次,這個世,可真不可說又不可說,不可說轉的廣大了。那麼,能知道這個無限廣大世界的人,那就更加稀有奇特了。

二、正明能見。文曰:
「如是一切廣大佛土,所有微塵,若菩薩業報,清淨肉眼,於一念中,悉能明見。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如頗梨鏡,清淨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

  這是一段點睛的文字,以上之大數目字,變成那麼多無限廣大的佛土來,目的在顯示菩薩的威德神力,而且如許廣大的佛剎,肉眼能見,已是超勝。又何況能在一念的知時間中,悉皆見到呢?這同時也是在顯示華嚴圓教一念具足無邊法界之玄妙。舉一念可攝無窮,劫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相入、大小無礙的圓融境界。「菩薩業報清淨肉眼」,這是表示當下即是這種境界,雖是業報之身,但修得一切業障淨盡,肉眼清淨了,自然具足一切智眼,所以於一念中,悉皆能夠明白看見了。

  不但能見廣大佛土,也能見到這廣大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的無量諸佛。這就表示,這些修行成功的菩薩們,他們已經具足佛眼了。前面我們說過,那些地獄出來的天子們,因習怕未除,宿業未盡,故見不到佛。而這裡蒙金網輪王光照的菩薩,不但一念中能見諸多廣大佛土,且能見到這許多諸佛,這就是明證;證明他們確實在光光相照中,獲得斯種廣大利益,也證明佛法無邊,佛性平等。「如頗梨鏡,清淨光明」。頗梨鏡是不留痕跡的,故來胡現,漢來漢現,物來能照,物去無痕。這又表明見無相見,且心無來去,所以是清淨光明的。此也表示蒙佛光照的眾生,業盡而後所證的境界,這是與佛同等的又一力證。

三、結德有歸。文曰:
「寶手!如是皆清淨金網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

  本品經文,到這裡全部講完了。這一段經文,是本品經文的總結。蒙佛光攝照的眾生,怎樣能夠得此諸多功德的呢?當知此諸功德,皆是清淨金網轉輪王的甚深三昧、福德善根所成就的。那福德善根又是由于聞香、見蓋,所感得的十地果報。俗報說:「無情說法有情聽」,華嚴一乘圓教的境界,就是這樣。世間一切事物的演變,無不在恒演毘盧如來妙法圓音。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該在這種不思議的境界上面,往佛法真理上會去。所謂「百草頭上祖師意」。如果能於這種境界上面有所會得,那所得的功德無窮無盡了。這裡還包括著「因賅果海,果徹因源」的道理。就是說,只要種下因去,果報是絕對不會失去的。這許多菩薩,不離當處,而成佛果。更證明我們大家,成佛有望。經中所說的這廣大境界,可說是乘法界性,大而無涯。楞嚴經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虛空在此大覺心海中,等於一小水泡而已。而其廣大理論,卻建立在「法界性」的性體上。而這法界性體雖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地,卻又不離我人當前一念心,能掌握此心,便知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是怎麼一回事了。因此,最後佛陀再招呼寶手菩薩說道:「寶手!如是皆是清淨金矕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這幾句結束的話,就是科文所標示的所謂「結德有歸」的一個總交待。

  這品經文,好像未能翻譯完全的樣子,這是清國師所下的判語,因為說完展轉益之後,沒有結歸本光及隨好力,更未顯現大地六種震動等神變瑞相,以顯法益。或許由於輾轉益中,已說明了種種不可思議功德,就把這些結語省了,也未可知。不過,譯經大德,用「結德有歸」的幾句話,來做為「如來隨好光明的功德成就。」也算有了交待了。

  總之,華嚴經的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到此已可說是簡單的解說完畢。本人學殖荒疏,又加事務繁忙,無法廣事參考,於大經深意,漏誤在所難免,尚祈諸方先進知識,不吝惠予指正。是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