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四十八)

憨山大師禪宗要法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成,不久毫髮。爭奈無始劫來,愛恨種子,妄想情慮;習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實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裏作活計,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萬語,種種方便,說禪說教,無非隨順機宜,破執之具,無實法與人。所言修者,只是隨順自心,淨除妄想習氣影子。於此用力,故為之修。若一念妄想頓歇,徹見自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別有可修可悟者。以心體如鏡,妄想攀緣影子,乃真心之塵垢耳。故曰:想相為塵,識情為垢。若妄念消融,本體自現。譬如磨鏡,垢淨明現,法爾如此。但吾人,積劫習染堅固,我愛根深難拔。今生幸託本具般若內薰為因,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自知本有發心趣向,志願了脫生死。要把無量劫來,生死根株,一時頓拔,豈是細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擔荷單刀直入者,誠難之難。古人道:如一人與萬人敵,非虛語也。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蓋因不得直捷下手處。只在從前聞見、知解、言語上,以識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門頭做工夫。先將古人玄言妙語,蘊在胸中,當作實法,把作自己知見。殊不知此中,一點用不著。此正所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如今做工夫,先要 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諦信自心,本來乾乾淨淨,寸絲不掛,圓圓明明,充滿法界。本無身心世界,亦無妄想情慮。即此一念,本自無生。現前種種境界,都是幻妄不實,唯是真心中所現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滅處,一覷覷定。看他起向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當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隨他流轉,亦不可相續。永嘉云:要斷相續心者,此也。蓋虛妄浮心,本無根緒,切不可當作實事,橫在胸中。起時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則隨他使作,如水上葫蘆。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邊。單單的的,提此一念。如橫空寶劍,任他是佛是魔,一齊斬絕,如斬亂絲,赤力力挨拶將去,所謂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無念也。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修行最初發心,要諦信唯心法門。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多少佛法,只是解說,得此八箇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聖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兩路。一切善惡因果,除此心外,無片事可得。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 如今說迷,只是少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為迷。一向專以妄想生滅心,當以為真。故於六塵境緣,種種幻化,認以為實。如今發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將從前知解,盡情脫去。一點知見、巧法用不著。只是將自己,現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現浮光幻影。如鏡中像,如水中月。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都是變幻不實的事。不獨從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慮,一切愛恨種子,習氣煩惱,都是虛浮、幻化、不實的。如此深觀,凡一念起,決定就要看他箇下落。切不可輕易放過,亦不可被他瞞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別扯玄妙、知見、巧法來逗湊,全沒交涉。就是說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說:參禪提話頭,都是不得已。公案雖多,唯獨念佛、審實的話頭,塵勞中極易得力。雖是易得力,不過如敲門瓦子一般,終是要拋卻。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須要信得極、靠得定、咬得住,決不可猶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這些思算,都是障礙。先要說破,臨時不生疑慮。至若工夫做得力處,外境不入。唯有心內煩惱,無狀橫起。惑慾念橫發,或心生煩悶,或起種種障礙。以致心疲力倦,無可奈何。此乃八識中,含藏無量劫來,習氣種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現出來。此處最要分曉,先要識得破、透得過。決不可被他籠罩;決不可隨他調弄;決不可當作實事。但只抖擻精神,奮發勇猛,提起本參話頭。就在此等念頭起處,一直捱迫將去。我者裏元無此事,問渠向何處來,畢竟是甚麼?決定要見箇下落。如此一拶將去,只教神鬼皆泣,滅跡潛 。務要趕盡殺絕,不留寸絲。如此著力,自然得見好消息。若一念拶得破,則一切妄念,一時脫謝。如空花影落,陽燄波澄。過此一番,便得無量輕安,無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處,不為玄妙。及乎輕安自在,又不可生歡喜心。若生歡喜心者,則歡喜魔附心,又多一種障矣。至若藏識中,習氣愛根種子,堅固深潛。話頭用力不得處,觀心照不及處,自己下手不得,須禮佛誦經懺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諸密咒,皆佛之金剛心印。吾人用之,如執金剛寶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塵。從上佛祖心印秘訣,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來持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等正覺。然佛則明言;祖師門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須日有定課,久久純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應耳。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然悟有解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去。逼拶到山窮水盡之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皆鎔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此之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別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於此一關最要透過。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即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
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也。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