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本週重點提示:

敬向學佛大眾介紹彌勒尊佛
介紹兜率淨土法門
彌勒歷史
兜率淨土
往生條件
淨土比較
彌勒與華嚴之關係

敬向學佛大眾介紹彌勒尊佛
在佛教的大寺院裏,供奉的神像和佛菩薩像很多,頭山門供奉著哼哈二將,天王殿是第二進,兩邊供著四大金剛,中間朝裏供的是韋馱天將,向外供的是一尊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大雄寶殿是正殿,當中朝外大都是供奉三寶佛──中釋迦牟尼佛,左藥師佛,右阿彌陀佛,兩邊供十八羅漢,中間向裏則供奉觀音菩薩,在這許多佛、菩薩和羅漢像當中,大家印象最深最具好感的,要算是那位笑臉迎人的彌勒佛了,好,現在就讓我來向各位讀者先生介紹這位彌勒佛吧。

彌勒佛,應該稱衪為彌勒菩薩,因為衪現在還沒有成佛,據彌勒下生經說:彌勒菩薩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一位大弟子,也是我們這個世界將來的一尊佛,彌勒是菩薩的姓,衪的名字叫阿逸多,這彌勒阿逸多五個字,譯成國語叫做慈無能勝,說起衪這個名字來,也有一段很有意義的歷史,據說衪在很多劫數以前,原是一位修仙道的智光仙人,後來經人介紹,轉信佛教,衪的皈依師父就是當時的慈氏如來,之後,衪以專修慈心三昧而得道,所以就得了這一尊號。彌勒菩薩學佛的資格很老,衪皈依三寶比釋迦佛早了四十劫,但是因為衪慈濟眾生之心特甚的關係,所以衪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成佛哩。

當二千五百一十四年以前,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成佛的時候,彌勒菩薩也乘願同來,出生在當時中印度劫波利村的一位婆羅門家裏,仍姓彌勒,名阿逸多,在釋迦佛座下出家之後,很熱心的助佛宣化,仍以慈心救度眾生,釋尊特別選衪做我們這個世界的候補佛,所以大家才稱衪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所奉行的是大乘佛法,衪也一直用大乘佛法去教化眾生,因此,衪和我們中國人特別有緣。據歷史的記載,衪曾三度在我國出現,第一次是在六朝時代,衪出生在浙江義烏地方,姓傅名翕,曾向梁武帝說過佛法,著作了兩部書,一部是信心銘,一部是法身頌,意境很高,傳誦千古;第二次是在五代時代,衪現化於福建的莆田,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第三次是在五代梁朝時代,應化於浙江的奉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布袋和尚,名叫契此,還有個名字叫長汀子,衪生成一副胖嘟嘟的樣子,講話總是前言不應後語,常常揹著一口布袋,在街上走,看見東西就要,要到的東西,統統放入布袋內,從來沒有看到衪把東西再倒出來過,但是那口布袋也永遠是空的,人們假如向衪請問佛法,衪馬上就將布袋放下來,另外有人再問衪時,衪立刻將布袋拿起來就走。衪看到人們不能體會衪的意思時,往往捧住衪的大肚皮哈哈大笑,後來到梁朝貞元年某一天,衪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塊大磐石上,說了這樣幾句偈,衪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之後,衪就無疾而終了。不過,後來也有人在其他地方看到衪時,衪還是揹著那口布袋在向人討東西,人們從衪那臨終的偈語,以及衪那時隱時現的神奇行蹤,才一致認定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因此,後來寺院裏塑造彌勒菩薩像時,總是把衪塑成一副大肚皮,笑嘻嘻,身後帶著一口布袋的胖和尚樣子,就是很據這第三次的應化身形而塑造的呀。

介紹兜率淨土法門
一、彌勒歷史

智光經云:過去遠古時代有位彌勒如來,在眾華敷世界,成等正覺時。有位智光明仙人,最初聞古彌勒佛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起而問難,不為所屈,乃發心皈依,並誓願成佛,亦名彌勒。又其初生,即不食肉,故號慈氏。梵語彌呾利耶,華語譯音彌勒,義是慈氏,又稱阿逸多,華語譯曰無能勝,謂菩薩慈心利生,沒有能勝過他的。

當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時,彌勒菩薩與釋迦佛,同時出生在印度。彌勒生於中印度,波羅奈國,劫波利村婆羅門家。菩薩初生時,即具足三十二種大人之相,聰穎超群。為欲化度父母族人,發心依佛出家,未久即能通達一切經典,從佛遊化,以諸色像,普門示現。后在法華會上,助佛宣化,蒙佛授記。十二年后,上生兜率,建立兜率天宮淨土,接引天宮行人,同歸法化。將後於娑婆時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下生娑婆世界,次補釋尊,示成佛道。龍華三會,度人無數。

歷史傳說,梁朝時代的傅翕居士,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曾有梵僧問他:「吾與汝同在釋尊前立誓,同生兜率,化諸天眾,何時當歸?」翕曰:「當以度生為急,何暇思天樂耶?」后來傅居士逝世時,有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又在臨終前,對大眾開示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汝會,次補釋迦世尊也。」人乃知其本迹,原為彌勒慈尊。

佛祖歷代通載十七曰:「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號契此。為人不拘小節,常攜一布袋,遊化市纏,見人即乞衣服、飲食,悉入袋中,亦未見其取用,人號之為長汀子。」嘗臥雪中,雪不沾身,人皆奇之。示人吉凶,無不靈驗。有位保福和尚,問其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曰:「更有向上事否?」師即負袋去。有一天,師立於道中,有僧問他:「和尚於此作什麼?」師曰:「等個人來。」僧曰:「人來也!」師曰:「汝非是此人!」師臨終時坐磐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華,安然而化。人以為彌勒應世。

二、兜率淨土
彌勒菩薩,於上生兜率天宮之后,以其歷劫修集之福因,感得內院莊嚴淨土。彌勒上生經說,當彌勒菩薩蒙佛授記,上生兜率天宮內院之后。眾天子虔誠禮敬,發誓願已,即以寶珠天冠,化成各種寶物,及天宮殿,而為供養。時有天神,名牢度跋提,願為菩薩建善法堂。願已,額上出生五百億寶珠、琉璃等,彼諸摩尼寶珠,旋轉空中,化作四十九座微妙宮殿,其諸欄楯,皆七寶成。欄楯之間,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天子天女,各化萬億七寶蓮花。花上放光,無量光芒,光中天樂,不鼓自鳴。樂聲所演,都是講的:四弘誓願、十善業道、四無量心等大乘教法,聞者皆能發起無上菩提之心。時諸宮殿,垣墻之中,有琉璃渠,渠皆五百億寶珠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噴,繞梁棟間。

內院七寶宮中,有獅子座,高四由旬,皆以閻浮檀金,及以白銀、琉璃、玻璃、赤珠、瑪瑙而嚴飾之。獅子座的四角上,化生四色蓮花,所有的蓮花,皆是百寶莊嚴而成,其寶各放百億光明,非常美妙。五百億眾寶,莊嚴之法座,寶帳。四維上下,各有萬千大梵天王,各持名貴珠寶,化作寶鈴,懸諸寶帳,並以羅網,徧覆其上。時有無數天子、天女,并諸眷屬,各執寶花,散獅子座。其座四角蓮花之中,自然化生四百寶女,手執白拂,周圍侍立。宮殿四角,有大寶柱,柱中各現百千樓閣,皆以摩尼寶珠,以為交絡。各樓閣中,都有百千美妙天女,手執樂器,演揚著:苦、空、無常、無我的諸般波羅密。時十方諸天,報盡往生兜率天宮,親近彌勒菩薩,進修佛道。兜率宮中,又有寶幢、華德、香音、喜樂、正音聲等,五大護法天神,各執以一兆劫數,說不盡的各種不同的珠寶蓮花,妙音、音樂、梵唄,妙莊嚴具,莊嚴著宮殿內外,及大環境,使其美妙無比,上供彌勒菩薩。樂中並演揚出: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以至六度萬行,無量佛法,利益眾生。修學佛法的諸天人等,見色、聞音之后,心皆清淨。以上簡述兜率淨土的一切莊嚴。若廣說者,釋迦世尊曾說:「窮一小劫,也難就盡。」

三、往生條件
彌勒淨土的一切莊嚴,但看以上所說宮殿、寶渠,美妙音樂,諸莊嚴具等,可以說,並不遜於極樂淨土。而往生彌勒淨土的條件,又怎麼樣呢?下面再來介紹一下:

彌勒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說:「若有比丘僧及諸大眾,真發菩提心,不厭生死,願處三界,利樂眾生,期望往生兜率淨土者,或求証得無上菩提者,或望親近彌勒慈尊,隨佛下生,助佛度生者,當作如下觀察、修持:

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若有祈求消滅罪業者,未來眾生。欲生兜率天宮淨土者,當作是觀:觀彌勒形像,及天宮莊嚴。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即能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若復有人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即能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虔誠敬禮彌勒菩薩者,即能除却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龍華樹下,亦得值遇,彌勒菩薩,發無上道心。但於以下五法,應當如實修行:
第一、皈依三寶,精勤修諸功德,不損威儀。嚴持五戒,掃塔塗地,莊嚴道場。以眾名香、妙華,供養佛法僧三寶,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大乘經典。
第二、在家二眾,嚴時五戒外,還應持八關齋戒。如不著香花鬘及歌舞倡伎,故往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等,依之嚴持不犯。
第三、受具足戒,此指出家眾而言,如沙彌(尼)的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都要完全受持,方為具足。
第四、要身心精進,雖不斷結,但應以道莊嚴,如得六通。心存慈悲利濟眾生,誓為眾生受各種苦,持念彌勒菩薩聖號,求願往生。
第五、要勤修十善業道,廣利眾生。此乃生天正因,讀誦彌勒上生經、下生經,諸大乘經,憶念回向,天宮淨土莊嚴,求願往生。

行者能依照以上五種法門,精進修持。不作異想、異行,誓願要與彌勒慈尊,本願相應,即能如願往生。

另外,彌勒慈尊,悲願無量,諸惡眾生,祇要能虔心懺悔、發願,稱念彌勒菩薩聖號,臨命終時,也能蒙佛接引,如願往生。

其實,按照經文顯示,往生彌勒淨土的法門,太方便了。除前面所列幾項要則外,祇要是在釋迦世尊佛法中,結了佛緣,即使是一念善心,睹見佛像,其人即使不知道敬信三寶,但能發心念彌勒聖號,將也都可以隨願往生。還有一類修學大乘佛法,發願救度眾生的菩薩行者,臨命終時,有人勸他念彌勒菩薩聖號,依教奉行,也能順利往生。

總之,往生兜率淨土之易,讀了如下一段經文,即可知其梗概。經云:「欲往生者,但能聞是菩薩大慈名稱,造立形像,以諸香花供具,誠心供養,禮拜,繫念。是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諸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菩薩,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四、淨土比較
在佛教的大藏經裏,具體介紹佛國淨土的,有三部聖典:一是大家最熟悉的,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淨土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十六觀經;其次是彌勒菩薩上生經、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那是介紹一見人就笑的彌勒菩薩兜率淨土,及未來人間淨土的;還有一種是我們比較陌生的維摩詰經,所介紹的阿閦佛國淨土,亦名妙喜淨土。彌陀淨土在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阿閦佛,亦名阿閦鞞佛,他的妙喜世界,離娑婆世界,有一千佛剎那麼遠,彼佛今現在說法;彌勒淨土。離我們最近,在本土二十八重天中的第四天──兜率陀天內院,彌勒菩薩,於娑婆世界,親聞釋尊說法,授予菩提之記后,即上生兜率,度彼天人眾,五十六億萬年后,下生娑婆,次補釋尊,成等正覺,龍華三會,度人無數。

往生條件之比較:欲生阿彌陀佛淨土,必須要信、願、行,三資糧具備,執持彌陀聖號至一心不亂。蒙佛接引乃可往生,唯上品上生者,乃能一生彼土,即可見佛;中下品者須歷一生、多生,乃至十二大劫,方得花開見佛。阿閦佛淨土往生修件,比較方便,祇須精修六波羅密,稱念彼佛名號,即得往生,一生彼國,即得見佛。彌勒菩薩之兜率淨土,往生條件,極其方便,分為兩種:一是現生天上淨土,若有眾生不厭生死,樂生天土。欲為彌勒菩薩做弟子者,但能嚴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思惟兜率天宮,莊嚴妙藥,稱念彌勒聖號者,求願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彌勒菩薩放光接引,即得往生。二是往生未來人間淨土,此有兩條途逕:(一)是一般凡夫,現生命終之后,上生兜率天宮淨土。(二)是留在人間,不厭生死輪迴,方便救度眾生,待至彌勒下生成佛,皈依慈尊,即生人間淨土,參與龍華三會,親聞法要,蒙佛授記。是時人壽滿八萬歲。

以上三種淨土比較,彌陀淨土距離遙遠,往生條件嚴謹,要具修三資糧,四十八大願行等,方得往生,屬易行道中的難行道;阿閦佛淨土,距娑婆較近,條件亦較方便,但仍須具修六波羅蜜,四弘誓願,自行清淨願,佛國清淨願等;十二大願,亦說十八大願的細密功夫,亦可謂易行道中的難行道。至於彌勒淨土,那就太方便了,其本願唯須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業道」。勤修功德,修戒定慧,三無漏行。念佛發願,即得往生。此佛本願,在積極建立人間淨土,所以較適合現代人間眾生之需求。這真是最極方便的「徑中徑又徑」了。

五、彌勒與華嚴之關係
華嚴經要解云:此經所詮,以毘慮法身為體,以文殊妙智為用,依智斷習,則普賢妙行為因,習盡智圓,則補處彌勒為果。一藏體要,不離此四。故以毘盧為教主,所以立體也;以文殊為信首,所以起用也;以普賢發妙行,所以示因也;自十信而始,五位(信住行向地)而終,乃見彌勒,所以示果也。然大華嚴經之體用因果,必依毘盧、文殊、普賢、彌勒,何也?梵語毘盧遮那,此云光明遍照,在佛為清淨法身,在人為本覺妙性,華嚴以此為體者,直欲眾生,見妙性而證法身也。梵語文殊師利,此云妙德,在佛為普光大智,在人為觀察妙心,華嚴以此為用者,則欲眾生明妙心而證大智也。普賢者,德無不徧曰普,佑上利下曰賢,在佛為真淨妙行,在人為塵勞業用,華嚴以此為因者,直欲眾生,翻塵勞而成妙行也。梵語彌勒,此云慈氏,在佛為補處之主,在人為數取之身,華嚴以此為果者,直欲眾生,離數取而趣補處也。

又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蒙彌勒菩薩接引,進入毘盧遮那莊嚴藏大寶樓閣,給予善財童子,五十三種偉大的佛法成就。於是善財童子,由衷的讚嘆。稱許如此偉大的莊嚴樓閣,是住於如是等諸功德的聖者之所住處。彌勒菩薩也接著以一百一十三頌的經文,向大眾讚揚、介紹善財童子的佛法修養,功德成就。其中並有五頌經文,是彌勒菩薩給善財童子授菩提記的預言:這是五十三參中的第五十一參,也是最后畢業一參的故事,從此一故事,我們也就可以知道,彌勒菩薩在華嚴法門中的地位之尊崇了。

法華會上,亦曾記載彌勒菩薩,在然燈佛弟子中,名曰求名。是人當時雖不甚精進,但以種諸善根、福德、因緣,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以是因緣,乃能參與今此法華大會,為發起眾之代表。並蒙釋尊授予菩提之記。補處釋尊之後,將來此土作佛,號慈氏如來。由此可知,彌勒菩薩,不是一位普通菩薩,而是我們娑婆世界,候補釋迦佛之后成佛的一位「儲佛」之尊也。 …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