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18

  接著要來解說二、正說分。此中分二科:一、明地相,二、明地果。明地相又分四科:一、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分,此中分三小科,先說明第一科、結前標後。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三地善清淨已,欲入第四燄慧地,當修行十法明門。 」
  當時金剛藏菩薩告訴解脫月菩薩說:佛子,請注意聽我說,修圓滿第三地的菩薩是大菩薩,所以稱菩薩摩訶薩。三地菩薩把所有該修學的法門及功德,都已圓滿修成功,所以稱善清淨。說:既然三地菩薩已經把所擅長修行的法門及功德,圓滿修行成功。現在菩薩進一步要進入第四焰慧地,應當要修行十法明門,也就是要修行十種佛法的光明法門。所謂十法明門,門是通路的意思,明是能入之門,法就是所入之道,以智慧的光明去領悟如何修行進入第四地的大法。因此《十地經論》說:「得證地智光明,依彼智明,入如來所說法中。言證地智者,即四地證智,光明即三地慧光,所說法者,前求多聞,從佛聞說眾生法界等十種之法。」這十法明門的光明是由第三發光地而來。三地修得智慧光明,是能進入第四地的基本原因。現在第一、結前標後這一科解釋完了,接下來要解釋第二、徵列別名,即徵列十法明門。

「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觀察法界、觀察世界、觀察虛空界、觀察識界、觀察欲界、觀察色界、觀察無色界、觀察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 

  有那十種佛法的光明門呢?金剛藏菩薩是自問自答,說:第三地菩薩要進入第四地應學十種佛法光明門。此十句有三種分法:〈初〉第一句觀察眾生界是總說,即因為佛出世的目標,就是要度眾生,菩薩說法的目的即是為了開示眾生,《法華經》上說:「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就是要能使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令眾生聞法得度。〈二〉前八句是染法,後二句是淨法。染法與淨法的不同是說前面的眾生依存的環境,所以說發菩提心的二句話就是,一要莊嚴佛土,二要成就眾生,這即是修學佛法要掌握的地方。眾生的品類,高低不同;種種的身心,好樂不同,所以要先了解眾生界。最後的二句是「觀察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菩薩發菩提心的三大要件即深心、廣心、大心。前面說的深心,是就染法界來說的,後面的廣心、大心是就淨法界來說的。前面所說深心是不分種族、品類,凡是有眾生都要去化度,是深入眾生界,度盡一切眾生的一種心。稱它為深心的意思,如同《楞嚴經》說:「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泥洹即是指涅槃。此即深心的一種說法。也就是說後二句,淨法界是已度眾生成功的條件。〈三〉前五句是推能依至所依。能依是眾生,所依是世界或環境。後五句是依所依立能依。依據眾生所處的環境,教令眾生成熟稱為立能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