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19

十句中:1「觀察眾生界」,所謂觀察眾生界必須先了解眾生有何情況?有那些眾生?眾生如何成為眾生?這句本就為觀察眾生界的一切情形,故先觀察眾生假名差別,「假」有三種:(1)因成假,說眾生是因無明煩惱業因所成就的,也是四大五蘊假和合。(2)相續假,所謂煩惱業報,無明起業受報,即為前陰滅,後陰續生。(3)相待假,即彼此互相依持,緣起相待的意思,如待非眾生以說眾生,這是推假入實。證悟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證悟二空的真理。第一「觀察眾生界」是身心不退故,是自住處畢竟智,修學佛法要自己肯定自己的智能,因眾生佛性平等,要藉大乘佛法的思想,把自己安住於佛法當中,修智慧行,使能轉凡成聖,即是不退心,所以修學佛法要發大心,要自度度人,不退菩提心,安住在菩薩道中。

  第二「觀察法界」:即觀察眾生依、正之因,依即依報,指我們生活的空間,正是正報,是眾生的身體。法界是依正之因,也就是染法界或淨法界。染法界是造作煩惱業行之眾生所處的環境。淨法界是菩薩修清淨行所證得的境界。通為十種的依報。「觀察法界」者,因佛法以三寶為中心,以三寶為我們學佛法的對象。佛代表覺,法代表淨、僧代表和,要覺悟明白世間、出世間的事理,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要信佛。如三寶歌:理無不彰,敝無不顯,煥呼其大明,是一個淨。觀察法界、眾生界、世界的總綱內容即以三寶為中心,三寶代表覺、淨、和。淨要把一切真理徹底弄明白,和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即是佛法最高精神之所在。 

  第三「觀察世界」:世界者,彼假名眾生所住的依報。世界即我們生存的空間,觀察世界首先要了解一切諸法生萬法,緣起性空之原則,得此原則即得真如智。世界即我們的依報,依報國土是眾生生存所依賴的空間處所。若能了解一切諸法緣生無性,不貪取、不執著,沒有一個我,要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四相,才能證到二空平等之理,亦方能證到真如智。證得諸法第一義諦的真理、證得二無我的真理,所以得到真如智。

  第四「觀察虛空界」:虛空者,依正所依的虛空,我們這依報的國土,正報的人生皆在這空間之中。 

  第五「觀察識界」:識界為染淨所依,是本識界,識界即眾生的心識,精神的組。觀察識界有兩項,向前推能依所依。後五依此所依立後能依。後面的這五句即依前面所依來建立後面的能依。故此識界前後兩句,向前為依正依,向後為染淨依。向前的眾生界、法界、世界、虛空界、界等五句亦是以識界為依正依。能依即眾生,所依即識界。後五句是依所依「識界」立能依的後五句,所依即是識界,所以這識界有兩個作為,向前推能依至所依,後五依此所依立後能依。可見「識界」是十種佛法明門的中心。 因此學佛法要轉迷成覺,轉識成智,須由此心識下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