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24

  菩薩在尚未生起諸善法時,為了使善法能順利生起,要生起殷勤精進心,令未做的好事、善法讓它生起,菩薩如此殷勤精進,努力不懈,發菩提心、發大願心,真正修行善法;至於已生的種種善法,為了使他不會中途退失善心,必須努力勤修善法,令善心善業日益增廣擴大,為要了讓善法順利生起,菩薩須勇猛精進勤修不懈,發菩提心,修真正善行。
  此即「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所以修習前面的身、受、心、法圓滿後,惡法皆不令它生起,為了斷除不好的惡法,必須以正勤精進,發心正斷。止持是不應該存留的惡業,必須立即斷除;作持是要發心,持戒、布施、修道。一個是消極的不讓它發生,一個是積極的讓它增長──未生的惡不讓它生,已生的惡趕快斷除,未生的善法讓它生,已生的善法令增長,並且令其增廣擴大願心。四正勤解釋完畢,下面來解釋三、引發神通道,即四神足,亦名四如意足。
  「復次此菩薩,修行欲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定、心定、觀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神,即神通。足,即定。修神通能成功是由定而來的,沒有定就沒有神通的。四地菩薩修了四念處、四正勤以後就要修四神足。實際上四念處、四正勤修圓滿已有相當的功夫,因此,再修行「欲定、斷行」即成就神足通。「欲定」是對佛法生起強烈的好樂心,「斷行」第一要斷現行諸煩惱,第二實踐修行的功夫,即修八斷行。所謂八斷行即欲、勤、信、安、念、正知、思、捨。因為照這些佛法來修,修圓滿了自然得到神通。
  而修的時侯要「依止厭」,厭即厭離苦,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所以要斷苦、斷煩惱。行即,修禪定、修智慧,所謂「斷行」即指欲成就神足。依佛法的原則加行用功,厭離貪煩惱。「依止滅」要進入涅槃道,迴向於捨即是道。迴向於捨即得定,無所作,無所求才能得定。
  「修行精進定、心定、觀定、斷行」取三種定時,亦能斷煩惱,行佛法、行正道,此三種定修圓滿亦能成就神足。精進定是四正勤的工夫。心定、是心有定力。觀定是觀察所修的定功。「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這四種定修圓滿,即能得神足,得神足即得神通。發神通道解釋到這裏,接著應來解釋四、現觀方便道,即五根。
  「復次此菩薩,修行信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 根、念根 、定根、慧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華嚴經》特別強調信之重要。所謂信為入道之根源,功德之母,能長養一切善法。使佛法在修行生根,必須先以信為主。「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迴向於涅槃即是捨。修信根修好了,也要修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首先要能厭離世間的苦及煩惱,滅除習氣,把目標豎立起來,把任何功德皆迴向於捨。捨即涅槃。五根解釋完畢,下面來解釋五親近現觀道,即是五力。
  「復次此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