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如是等一切皆離」:這句是總結離惑。四地菩薩於如上所說身見、我見所引生的所有煩惱、妄想、我法二執,一切悉皆遠離。這句的離惑就是離煩惱、無明,智就是智慧,佛法就是要以智慧去修得,那才是證道,這是四地菩薩經過如上的修行,已實踐攝化眾生的功夫以後,所產生的一個結果。
「此菩薩若見業是如來所訶、煩惱所染」:菩薩修行到第四地以後,有智慧辨別何者是惑、業、無明,所以說四地菩薩見到自己身心的行為活動若是合理的就保持,若是不合理的就要斷除。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被煩惱所污染的發自身、口、意的作為,容易產生偏差,屬於惡業,這是諸佛如來所訶斥的,菩薩尊敬佛,應當依教奉行,所以不會去做。因為,既然是被煩惱所染污的,就不是出於智慧,而是被煩惱心、得失心所染汙的,菩薩害怕眾生對佛教誹謗的惡名,因惡名違背菩薩利生的精神,所以菩薩不會去作惡。「皆悉捨離」,因此這些惡業,菩薩悉皆捨棄遠離它,故稱離業染。
「若見業是順菩薩道、如來所讚,皆悉修行。」:反之,菩薩如果知道有什麼做法是隨順菩薩道的、是良善的、是不違背佛所說的教法而為諸佛所稱讚的,菩薩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做。
前段是離業,這一段是進善,此進善是純菩薩行,與凡夫及二乘人不同。這裏開始講這一地中第四科彼果分中的第二、成德果,此中又分四科,先說第一、於勝功德生增上心欲果。
「佛子!此菩薩隨所起方便慧,修習於道及助道分」:這是重述前面的修因,是再述之前護小乘中的總句。金剛藏菩薩又稱了一聲「佛子!」這一位四地菩薩慈悲不捨棄一切眾生,因此隨所起的方便智慧,積集功德,修習佛道,求證智慧,及修一切助道的菩提分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