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此菩薩知恩」是總說,即菩薩從佛聞法修行,知道佛對自己有大恩德,因此須依法修行,行報恩心才算知恩。下面諸句是別說,可攝為七種:一、「知報恩」是從前面的護持狹心、小心所產生的。當發心學佛,想要「上求下化」時,也就是說想上求佛道,下救苦難眾生時,以此用功修行菩薩道來報佛恩、報善知識恩。第四地菩薩就是從佛或善知識聞法,而對說法者產生尊敬,今起傳法修行的心,聽聞佛法後,想把佛的大法傳揚出去,去教化眾生也依法修行,來報諸佛的恩德。二、「心極和善」,學佛後聞佛開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怎樣建立和諧,自覺覺他,自利利人的精神,依佛法修行。菩薩修行證得四地以後,心地就非常和善、客氣、禮貌、慈悲。而此慈悲心是每位佛教徒所應具備的菩薩心,所謂慈是要給人幸福安樂。悲要解除人的災難痛苦,這是學佛的基本精神,所以心情非常和善。三、「同住安樂」是說與人相處絕對不會起爭執,或 者起紛爭,相處的非常安祥和樂(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