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35

  「是菩薩心界清淨,深心不失,悟解明利,善根增長,離世垢濁,斷諸疑惑,明斷具足,喜樂充滿,佛親護念,無量志樂,皆悉成就。」心界是我們最初發心的期望,現在我們要把它滿足。那就是皈依三寶時所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弘誓願。現在我們誓必修持,要把本心界滿足達到最高的目的。增上欲本心界滿足果是菩提分的心,是本心果。菩提分即三十七道品,是我們修行的基本功夫。以菩提心去修行時,正念真如為出發點,真如是指本來清淨之心,修的是上等道品,要把希求發心的標準達到,不達目的決不停止的精神,所以稱為佛道無上誓願成。「是菩薩心界清淨」,心界即菩提心界,菩提心是增上欲本心,就是向上求佛果的心即本心。所以四地菩薩已達到心界清淨。「深心不失」,深心即最初發的菩提心,是一種樂欲心,企圖成佛,企圖轉凡成聖的心不失,此心是增上心。「悟解明利」,菩薩得第四果是因悟解明利,對佛法的真理,能充分明白運用。「善根增長」,修學善法的心,像樹根一樣,一天一天增長,開花結果,即對治妄心、妄語、妄行之修行能使善根增長。「離世垢濁」,是除滅所治的煩惱障垢,障礙除去了就能得證聖果,智慧花就開。心的煩惱垢障除盡,才能證得佛法的真理。「斷諸惑」,把心裏的像網幔那樣多、那樣複雜的疑惑除滅,來決立正性。「明斷具足」,斷除四地的疑惑。若修行過程中有人我慢、法我慢都是不好的,這是智慧的障礙,即聰明反被聰明誤。若遇到任何事都能明白判斷即稱為明斷具足。「喜樂充滿」,有如此的修養,自然就無畏無懼,就有喜樂,即為三眛攝身,這是得到法喜充滿的法樂。「佛親護念」,修此工夫後,就是諸佛也高興有如此的弟子,佛即會親近保護。上依佛力,化生故。「無量志樂,皆悉成就」,這是總顯本願,所有的志願,都能獲得成就。所謂增上欲,即是我們最高的理想。本心界,是指原來發的菩提心,現在達到滿足了。

  接著來講正說分的第二大科,明地果。在這一科裏,又分成三科,即一、調柔果,二、攝報果,三、願智果。現在先說第一科,調柔果。

  「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具足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令諸善根轉復明淨。佛子!譬如金師,鍊冶真金作莊嚴具,餘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