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華嚴經.十地品》講錄 續 part 37

  面說的是能練行當中的第一、供佛修福。接下來說第二、回向大行:所做的功德皆悉回向,建立菩薩道的功行,「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成佛的最高目標回向。有二種回向:一、福德行,二、智慧行。福德是回向一切眾生,智慧是回向一切諸法真理。福、慧行修圓滿即得成佛,所以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菩提)為成佛的最高目標。能練行的第三是聽法慧行。經文說:「於彼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具足修行。」菩薩在還沒有出家以前,就要先聽聞佛法,如法修行,經過一段時間,已經能夠具足修習福德、智慧二行以後,「復於彼諸佛法中出家修道」,再現出家相,繼續修行。
  在家修行容易有世俗凡情、雜事干擾,無法專心,出家後「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令諸善根轉復明淨。」 這一段是所練淨。說:既已具備上面的緣,出家修行,以後更能認真地發廣心、深心、大心去修行建立不壞信,成就清淨解,如此修集具備福智資糧而後,「經」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這樣長的時間,「令諸善根轉復明淨」:讓所修的善根不斷的磨練、不斷的增強,越來越清淨、清楚。下面舉一個譬喻,說:「佛子!譬如金師,鍊冶真金作莊嚴具」,就像是做金子的師傅,鍊冶真金後供養佛,莊嚴佛,「餘所有金,皆不能及」,以這真金做的莊嚴具來供養佛、供養三寶,這金子非常名貴高尚,其它金子是沒辦法相比的。「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菩薩道的人也要像煉金子一樣,把我們的心變成莊嚴具來供佛。四地菩薩及常修大乘佛法的大菩薩也要具備如此的修行。「住於此地」,尤其是住在燄慧地的菩薩進住燄慧地以後「所有善根」也是很成熟了,因為四地菩薩已是見道位的菩薩,所以「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也就是說第四地菩薩的所有善根是三地之前的菩薩所不能及的。以上這是四地菩薩所修行的調柔行功夫的成就。
「如摩尼寶清淨光輪,能放光明,非諸餘寶之所能及,風雨等緣悉不能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下地菩薩所不能及,眾魔煩惱悉不能壞。此菩薩於四攝中,同事偏多;十波羅蜜中,精進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