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祖師訓誨出家二十要則(二)


  家這一名詞,大家都知道,它是指那脫離自己家庭,進入寺院去當和尚的意思。這種制度,始於印度,印度梵文把出家叫做波吠儞野(ARANYNKA),譯意是出離在家之生活,修沙門(勤息)之淨行也。
  出家應具備幾項修件?第一,要得到父母的許可,父母不聽許,不得出家。維摩經弟子品曰:「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第二,要發菩提(覺道)心,方可出家,菩提心者,覺悟聖道之心也。不發心等於沒有目的的,所以不能出家。維摩經方便品曰:「維摩詰言,然汝等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此意謂發了菩提心,就是出家,不一定要具形式。或曰:修學佛道,何以一定要出家?釋氏要覽引毘婆沙論云:「家者,是煩惱因緣;夫出家者,為滅垢累,故宜遠離世俗也。」出家必堅誓願,乃能有成,普曜經云:「釋迦如來,初欲出家,而發四願:一、願濟眾生困厄,二、願除眾生惑障,三、願斷眾生邪見,四、願度眾生苦輪。」佛陀出家實具無比之大悲心,非為自求也。然則出家功德,又如何耶?出家功德經云:「佛聞鞞羅羨那王子之音樂,證彼七日命終,使阿難勸其一日一夜出家。王子命終之後,七返生於六欲天,二十生中不墮惡道,進修佛法,當得辟支佛果。」
  鞞羅羨那王子,是釋迦世尊俗家的堂弟,為愍其墮落,所以才要阿難尊者去勸他作一日一夜的出家,因為出家儀式中,首先要發菩提心,皈依三寶,然後秉持淨戒,依法修行,時間雖短暫,但一念至誠,懺悔、發願、受戒。功德足以滅罪增福,成就善根。二十生中不墮惡道,並非難事。因為王子已經秉受三皈具戒,深植出世善根,下世轉生人天,當能常遇善緣,而培修福慧,其道業增進,煩惱不興,遠離俗緣,進升聖階,所以不但不落惡道,而且「當得辟支佛(獨覺)果」,若再回小向大,發菩提心,修出離道,則大覺佛果,必然成就。由此看來,徑山禪師稱「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是有其理論根據的!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