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說
「華嚴經」在我國共有三種異譯本:
一為:佛馱跋陀羅尊者(三五九-四二九)譯出的六十卷本(俗稱六十華嚴,舊華嚴);
二為:實叉難陀尊者(六五二-七一○)譯出的八十卷本(俗稱八十華嚴,新華嚴);
三為:般若三藏譯出的四十卷本(俗稱四十華嚴)。
此中,四十華嚴並非完本,只不過是六十華嚴,或八十華嚴入法界品的廣譯本。我們現在講的版本,是實叉難陀尊者翻譯的八十卷本華嚴經。
「華嚴經」的整個內容,分為:四分、五周。四分是:信分、解分、行分、證分。「信分」是最初的六品經文。即:1.世主妙嚴品;2.如來現相品;3.普賢三昧品;4.世界成就品;5.華藏世界品;6.毗慮遮那品。從第七品「如來名號品」到今天我們所要講的「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以及後面兩品:「普賢行品」和「如來出現品」,總共三十一品的經文,都屬於「解分」的部分。
「解分」的內容,在敘說學佛的程序,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個因位的修行歷程。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隨好光明品」,是屬於妙覺位置的經文。在行布的法門來說,則已到妙覺果海,從三十三「佛不思議法品」開始,以下五品經文(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都是在解答華嚴經開始的時候,許多問題中有關成佛之問。而第三十三「佛不思議法品」,是說明佛果上之不思議法;第三十四「如來十身相海品」,是講佛身相好功德。至於第三十五「隨好光明功德品」,則在說明隨形妙好的功德,這三品經所明,皆為佛果上的功德。以上屬于差別因果,下面的「普賢行品」及「如來出現品」,則屬于平等因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