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種的大因緣是「念施主恩故」。施主是布施我們的資財,讓我們維持生活,可以安心修道的人。在佛經上說,一個出家修道的人,他的生活所需,如衣服、飲食、房舍、醫藥等資生之具,皆靠施主布施,無欠無缺,方能安心行道。施主有財施護法的這種大恩德,所以我們要發心報答。
第五種「念眾生恩故」。眾生是指六道當中的眾生,他(牠)們對我們也都有恩。因為佛教講輪迴,我們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當中,一會兒到天上,一會兒到人間,一會兒到牛胎,一會兒到馬腹,所以到處都有父母。我們過去世的父母就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要發起心來,以佛法來報答他們,要使他們都能夠依法修行,超生淨土。這是報眾生恩的重要方式和理念。
這個六道輪迴轉世的事,現在人可能會說:「我沒有看見過,我不相信!」我想起一個故事:在清朝中代的時期,大約一百多年前的時間,在大陸浙江省的東部,有一位屠夫姓陳。他的家庭非常窮困,靠殺豬來維持生活,一直過著清苦的日子,而他有一位妹妹命好,嫁給一個有錢的人家。因此每當那位屠夫哥哥缺錢的時候,就向他的妹妹借錢周轉。
在他身好體好的時候能工作,把錢借去暫時周轉一下,等有錢了再還給她,這樣有借有,還倒沒什麼問題。後來因為哥哥年紀大了,又常常生病,生活就愈發艱難起來。有一次他病得很重,向妹妹借了十塊大洋來醫病,但是沒有能力工作,所以這十塊大洋錢還不起了,內心感到很痛苦!妹妹看了這個情形,也很同情他,就說:「哥哥!你不要擔心!那十塊大洋就算我送給你好了,不要你還了!」這是一句寬慰的話,但是親兄弟明算帳,借錢時還是立了一張十塊大洋的借據,妹妹雖然說不用還,但是借據沒有毀掉,所以借貸的事實還是存在的。這位陳姓的屠夫不久就死了,為了還這筆債,就投胎成一頭豬,到他的妹妹家去。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