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勸往詣,誡不應留,分二:先總誡勸。文曰:
「諸天子!汝當往詣彼菩薩所,親近供養,勿復貪著五欲樂具。」
上來天鼓對諸天子,說明了「正明勸教」一科中:一、以己喻佛顯無我無來,二、「以他喻己」顯來即無來,三、「以己況佛」顯難思之境等諸種道理之後,現在要對他們說第四小科中「正勸往詣,誡不應留」的話了。這又要分成兩段來說:第一、先總說誡勸的話:「諸天子」!「汝」等應「當往詣」,到「彼」毘盧遮那「菩薩」的「所」在去,「親近」那位大菩薩,以求開示;「供養」那位大菩薩,以修福德,「勿」應「復」再「貪著」於「五欲」的享「樂」之「具」,而沉迷在放逸境界之中,失去出離生死苦,獲得涅槃樂的良好機緣!
次為廣釋,分六小段:1.順釋,文曰:
「著五欲樂,障諸善根。諸天子!譬如劫火燒須彌山,悉令除盡,無餘可得。貪欲纏心,亦復如是,終不能生念佛之意!諸天子!汝等應當知恩報恩!」
廣釋之文,旨在說明勸教所以,分六小段加以說明:第一小段為「順釋。」也就是從正面說明。要諸天子往詣到菩薩所去,親近供養。勿因貪著五欲之樂,坐失出離出死良機。為說明貪欲之敝,更引喻以明。所以天鼓接著為諸天子解釋道:一個學道的人,根本就不應該貪著五欲之樂。因為一旦貪「著」了「五欲」之「樂」,就必然的會「障」礙住修「諸善根」的功德;不修諸善根功德,出離生死的結果,是永遠不會得到的!天鼓恐怕諸天子,一時不能明白這一道理,特再舉喻為他們說明。因而又招呼「諸天子」道:譬如當這個世界,到了壞劫的時候,那無情的「劫火」,燒毀「須彌」高「山」,完全燒光,「悉令除盡」,「無」有一點剩「餘」的東西「可得」!而凡夫眾生的「貪欲」煩惱,一旦纏縛住了修道人的自心,也「亦復如是」的能令眾生迷失本性,「終不能生」起「念佛」的「意念」來,修諸善根功德,以求出離生死苦海!貪著五欲之樂的後果,實在令人可怕呀!「諸天子」!「汝等應當」知道,菩薩之所以這樣,不厭其煩的勸教你們,純粹是出於大慈大悲的恩德表現,汝等應當「知恩報恩」才對呀!
2.反釋。文曰:
「諸天子!其有眾生,不知報恩,多遭橫死,生於地獄!」
這第二小段經文為「反釋。」就是從反面指出,眾生不能知恩報恩之錯失。所以天鼓又再招呼「諸天子」道:「諸天子」!「其有」一些愚昧的「眾生」,「不」能「知」道諸佛菩薩,救度眾生的大恩大德,立意圖「報」其深「恩」大德,反而去貪著五欲享受,不知醒悟。這些愚痴的眾生,「多」數會「遭」到「橫死」的,死後依業受報「生於地獄」,受無量苦,殊堪憐愍!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