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話 part 32

  三月下旬,返自四明,過訪居士。適遇他出,悵然而去,尋歸回龍。茲又一月餘矣,因數子相勸,卻講法華,特到杭請經,因得致書于足下。居士造橋事畢,可謂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無倦,一善甫完,復作一善。美則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孳孳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緣,有何了日。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耶。居士 世間公案、久已參透。西方淨業、久已修習。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緣撇不下,人情謝不去,念佛心不專。何也。將名根不斷耶,抑愛念牽纏耶。于此二者,宜加審察。苟不把家緣世事、一刀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起,卻望娑婆之脫,安養之生,難矣。不生安養而欲,脫生死,不脫生死而欲免墮落,抑又難矣。縱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濟得甚麼事?嗟乎!居事慧心如此明利,家緣如此豐足,賢嗣如此賢能,事事適意,尚不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為天負人耶?為人負天耶?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居士雖不求福,而常作福,雖欲 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緩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轅適越,卻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務,惟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尤為盡美。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衲所知者甚寡。知識之中,求可以語此事者尤寡,捨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誰哉?倘不以人廢言,幸加努力。若曰,吾不能也,則亦無可柰何矣。

  謹按。修淨土者,非不需作諸功德事。(無量壽經謂,念佛而廣修功德者為上品,不修功德者為下品)惟當以無所住心,隨緣而為之耳。若不專心念佛,而惟孳孳專以世間小善為急,人天福報為先,是大不可。

一、緒言

  竹林禪寺的華嚴佛七,今年已是第三次了。我記得,第一年的佛七開示是向各位介紹華嚴經在佛教歷史上弘傳的經過。華嚴經在印度的傳世,是由龍樹菩薩從龍宮裏誦出來的。傳到中國的華嚴經有三種:第一種是六十卷華嚴,是在晉朝時代翻譯的;第二種是現在大家所讀誦的大經,是在唐朝武則天皇后掌政時翻譯過來的,那是八十卷的華嚴經;第三種也是唐朝翻譯過來的,是一部四十卷華嚴經。它是普賢行願品的廣譯本。華嚴宗則是在唐朝初葉,由初祖杜順和尚開始創立,一直到三祖法藏賢首國師,才正式地完成它。後來每個朝代也都有高僧大德來弘揚華嚴經,發展華嚴宗,使它成為中國佛教一大宗派。我們能信仰佛教固然是要有很大的善根和福報,才能得到的;而我們能讀到華嚴經,聽講到華嚴經,那更是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因緣了。這是第一年的華嚴佛七向大家介紹的佛法內容。

  第二年的佛七期間,我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大家常常讀誦的華嚴發願文。華嚴發願文亦名修學華嚴發願文,它實在是我們修學華嚴的人必須要有的心願,因它指示了我們修持的方法。因此,我特在去年的佛七期當中,把它向大家做了一個粗淺的介紹。

  今年我選擇了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所著作的勸發菩提心文,來作為佛七開示的題材。「菩提心」這三個字,聽過佛經的人大概都知道。也可能有一些人,雖然是信仰佛教,但是還沒有聽過這個名詞。那麼,什麼是菩提心呢?菩提心又為什麼這樣重要,要祖師寫成文章,來向我們大家介紹呢?其實,假如已經歸依了三寶的人,我們的歸依師父都已經帶我們發了菩提心了,可能是我們自己沒有注意這個問題。那麼,菩提心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常常念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種大願,就是菩提心的全部內容啊!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