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十四)

第九偈偈文:「出家要教徒弟,不可隨他遊戲。諄諄教養成人,好作佛門大器。」
徒弟是我們的下一代,也是未來佛法的傳人。做師長的既然度了徒弟,就應該盡到教養的責任,使他成為佛門的法器。所以祖師把教養徒弟,列為出家第九要則。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世俗人早已知道要給子弟作必要的教養。若養而不教,即是父母的過失。為人父母的人,如果沒將自己的的子女教養好,讓其成為社會不良分子,社會將會蒙受他的禍害。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對子女的一舉一動─吃飯、穿衣、言談、舉止─都需要有所教誨。我們由一個孩子的表現,即可知道其家庭教育的良窳。

中國人講究的是所謂「詩禮傳家」。雖然是農業社會,但亦非常重視教育下一代。四書五經中說禮法,做人的一切標準、社會的一切道德、人倫的道理,在禮記更是講究。所謂社會的秩序、制度,有所謂「長幼有序,禮別尊卑。」之訓示。

在學校教育方面,老師要把學生教好,才算盡了責任,否則,所謂教不嚴,師之惰,那就是誤人子弟了。人一定要經過教育,方能成器。當然,人的智能有賢有愚,但為人師者,若能善加誘誨,不能認為,那人智商低,沒出息,就放棄不教。現在一般學校中,有所謂放牛班的教育分別,就是把智商低的學童編成一班,任其鬼混。結果形成了成千上萬的流浪青少年。這是國民教育的一大敗筆!所幸現任教育部長,據說將此制度改革了。本來孔子就講究「有教無類」。上根利智者,固然要教,鈍根愚魯者,亦不能不教,這樣才能盡到教育責任。佛陀的教育最平等,連最笨的周利槃陀伽,他笨到唸「笤」忘「帚」的程度,但佛陀還是耐心地教導,使其開悟證阿羅漢果。可知,施教不嚴,則為師長者難辭懶惰之咎。並不是學生能不能成人的問題,是施教的方法有問題,沒有真正下功夫。因此我們出家人要使佛法一代代地流傳下去,不要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完了。我的先高高曾師祖上玉下成太老和尚,最重視教育問題。我們家鄉一般的寺廟,都很重視寺產的添置。富有的可能擁有一千或二千畝田地,坐享地主生活,子孫不上學受教育,所以都不能成器。玉太老人卻不這麼做。他住持的宏開寺,只留一百多畝田,僅夠維持住眾的生活。假如有多餘的錢財,則拿去修理鄰近的破廟。宏開寺子孫六代同堂,差不多有五十多個人。當玉太老人八十多歲要圓寂時,兩個月前即預知時至,寫信召回在各方任住持、當家及教學、參學的子孫,訂期開始念佛,每天六支香。待至念到四十八天時,他老人家感到疲憊,臥床休息,就第四十九天的上午十時說偈而寂。這是因為他用心仁慈,修持有功的成就。他平時每天早上跪誦大悲咒四十九遍,從無間斷,因此而影響了家鄉的許多出家青年人精進修學。我之所以能出來參學,也是受到他老人家的慈悲關照。他對於出外參學的人都很鼓勵、勗勉。我是他的第六代孫。當學院放假的時候,我回去向他老人家禮座,他總要關照廚房為我們加菜。臨告假出外參學時,他一定要給川資及零用錢。這種鼓勵,使我不但不能忘記,並且更加知道感恩、上進。所以玉太老人,可以說真是一位注重教育徒子的好榜樣。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