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十五)

第十偈偈文:「出家要除懶惰,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懶偷安,人神那得衛護。」
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但是古往今來多少成功者,皆由勤勞中來,從未聽人說過,懶惰可以有所成就的。所以祖師要我們排除懶惰的習慣。精進勿懈,人神都能助你成功。懶惰的反面是勤勞。「勤」在走向成功的歷程裏,佔著絕頂重要的地位。人生旅途中,難免遭遇種種難以克服之困難。這些困難所形成的障礙,必須用「勤奮」來解決。俗語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又說:「勤能補拙。」實乃至理名言。有些人智商較低,但他只要肯下功夫勤學勤練,總有一天定會達到成功的目標。孔子說:「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人能這樣努力,沒有不成功的。

有些人比較聰明,教一次即會,但是愚笨的人,也沒有關係,只要他肯學,老師教他一百遍、一千遍也不會厭煩。勤,能使人心情愉快,延年益壽。社會上的百歲「人瑞」,每當重陽節受表揚時,訪問他養生之道,大抵都回答說,習慣於動,喜歡工作。尤其是鄉下的老人,勤勞工作,都較長壽。最近巴基斯坦,有一位一百三十歲的人瑞,跟一位三十七歲的女人結婚。一百三十歲的人還能結婚,那他的身體一定很健康。當他被問及養生秘訣時,他說:「無不良嗜好,不吸煙、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好動,喜歡工作。」可見,勤勞好動對身體健康,確是有幫助的。相反的,懶惰易使人衰老,缺少生氣。人能時常注意到自己的生活環境,養成整潔的習慣,不但不亂丟垃圾,而且舉手之勞的清潔工作,也須隨時去做,累積福德。小小的動作,就能莊嚴自己的生活環境。不要怕做事,有時候動動手腳,對身心是有益的。假如凡事自己都不動手,要別人代做,那就失去了自己種福修德的因緣。佛教史上有位袁了凡居士,本來命中注定短命、無子。後來雲谷禪師勸他積福修德,既而不但得長壽,且竟生兩子皆得功名。做好事,不在乎大小,隨手撿去路上的瓦石或香蕉皮,善心雖小,但功德卻是很大的。

有句話說:「好人是不會寂寞的。」除去懶惰,勇往直前地去做好事,總是會有好結果的。避懶偷安的人,不但令人厭惡,而且天神亦不擁護。以前大陸上寺院,有供出家人過午吃飯的習慣。有個懶和尚,就常到大寺院裏去,等著吃飯,吃飽飯後,就走,不肯幫忙常住做事。日久了,行堂師父就想整治他,便用提早二十分打板開飯的計策,讓那位懶和尚吃不著飯。那位懶和尚真的連續三天都趕不上吃飯。他因此而生懺悔心,心想,他從未替常住做什麼,沒積福德,所以趕不到齋。因此,他發心了。就在此時,他看到寺前空地上,雜草叢生,便捲起袖子來除草,美化環境。有一天,寺裏方丈和尚,發現寺前環境被整理得很乾淨,同時看見這位不曾相識的和尚正在工作,便上前問他,這位和尚很慚愧地說明原委。方丈和尚聽後很讚歎,便留他在常住掛單,加入參學行列,隨眾學習。這位和尚入眾後,非常認真學習,後來受方丈和尚記別,繼任方丈。由此可知,「好人不寂寞」,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不偷安,發心做事者會受人恭敬。相反的,懶惰的人,不但被人家瞧不起,連天神都怨他。可見,袪除懶惰,培養勤勞的習慣,是修積福德的要道。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