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十八)

(4)、發心欲往。文曰:

「諸天子眾,咸作是念:我等若不往菩薩所,問訊起居,乃至一念於此天宮,而生愛著,則為不可!時、一一天子,與十那由他眷屬,欲下閻浮提。」

這時候諸天子們,用天眼遙觀,知道了毘盧遮那菩薩的所在,非常歡喜。便都發起了這個一個心念:今「我等若不往菩薩所」,敬致「問訊起居」之禮?現在正是我等,該到毘盧遮那菩薩所去供養、問法、請法的時候了。既已知道菩薩的所在,就應該前去。假如不往菩薩所問訊起居,甚或貪戀這天宮中的享受,妙樂之美好環境,而不肯下生人間,去親近供養「菩薩」。這是不對的!反過來說,也就是大家都發心要到人間去了。「問訊起居」:這是佛子們,禮敬佛陀的一種儀式,在法華經的多寶塔品,有記載說:多寶如來,於久遠劫前即已成佛,是一尊古佛,他有個心願,囑咐弟子們,於他涅槃後,將他的遺體全身,起塔供養。將來遇有佛說法華經時,他要乘這多寶塔,到該處聽法華經,並為該佛作證,證明該佛所說法華經,確是諸佛成佛的法門;因此當釋迦牟尼佛,在說法華經時,多寶如來亦循例來為他作證。由於多寶佛另有一個願,凡是欲宣說法華經的佛,必得把他分身各界的許多佛,都集會到靈山會上來,然後他才現出全身,為作證明。所以法華經上,佛有三變淨土的說法。因為釋迦佛的分身佛太多了,此娑婆世界的環境,既狹小又有著種種的不莊嚴,無法供養那些分身佛,所以釋迦佛運用神通力量,暫把此界眾生安置到到他方世界去,把娑婆世界變為淨土。如是三變,使成清淨光明的佛土,十方一切諸分身佛紛紛來集,多寶佛這才出現在諸眾生前;這時諸分身佛各各遣派弟子,向前去問訊多寶世尊說:「起居安隱否?世事可忍否?眾生都能發心聽法華經否?四大調和否?無諸病惱否?」這就是見佛的禮節。猶如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旦見了面,或是覺生見到了久別的老師,都要問訊一下「近來好嗎?身體無羔嗎?」一樣。這裏說天子們要去見菩薩,見到了以後,也得用這些禮節致敬。所以大家都要「往菩薩所,問訊起居」。若是不這樣,而有「一念於此天宮,而生愛著,則為不可」!天宮的環境,確是妙樂無邊,而且是每一上層,那享受的比例也循序增進,所以一生天上,有時會不想再到人間來,環境太舒服了,享受都來不及,根本無心聽經或學佛。因此,佛教向不主張生天,情願到人間做人,因為人間眾生的生活,苦樂參半,苦時才知奮發向上。而認為生天這種人天福報,為三生怨,天福享盡仍要墮落。只有生於人間,才好修行,可以種善根。在華嚴經、維摩經和勝鬘經等,都特別強調修行者,應建設人間淨土。莊嚴佛土,成就眾生,也只有在人間才可完成菩薩道,所以真學佛人,要發願轉生到人間。這些天子們,也有了這念頭了。他們認為,不應有常住天宮的念頭,更不應該對天宮這許多享受生愛著。此「時一一天子」:就是這些天子們,個個都有這想法。這些人都有著深厚的善根,並非普通人,不要以為他們甫由地獄蒙光照觸而出,罪障深重,福薄慧淺。此中有一問題,根據清涼國師的解釋說:這些人,過去都是三乘學人,(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及權乘菩薩)他們也曾聽經、聞法、修行;由於不信一乘法,起輕慢心,犯了毀謗大乘之罪,造了惡因,乃墮到地獄中去。今幸遇毘盧遮那菩薩放光,這就是智慧之光。他們蒙光攝照,心地開朗,善根成熟。所以罪根消失,而能生到兜率天宮來。而且還是生在內院,補處菩薩住的處所。這是佛力加持,也是他們宿世善根的力量之所感招。所以此諸天子,一聽說毘盧遮那菩薩下生人間,他們才會有不迷戀天宮福樂,要到人間去親近聽法的想法和意願。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