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勛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偏就是執著於一邊。執著心外有法的人,我們叫他外道。真正的佛法講「萬法唯心」、「三界唯識」;一切都是心識之變現。所以,主張心外有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這種學佛的人,就是佛理沒有通達,而產生了錯誤的偏執,所以要度心外的眾生,要成心外的佛。有這種偏執的人,就有一種功利的思想,他把度眾生當成一種功利的事業。他覺得,眾生是他度成的。實際上,眾生也好,我們自己也好,我們的心、佛和眾生是一體的,心外無佛、無眾生。佛與眾生都在我心裏。所謂自性是佛,自性是眾生,眾生是自性自度。佛教裏有兩句話說:「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佛自己不認為他能度眾生,他只是告訴眾生一種成佛的方法,實際上眾生是自己度自己。假使佛告訴我們的是成佛的方法,而我們不依照那方法去進修、去求證,佛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成佛。
這種有佛、有眾生、我能度眾生的偏差觀念,不把它消除掉,功德思想的偏執不肯丟棄掉,那他發心學佛,就是發的偏心,偏者,偏在一邊,不是中道。這就不是真正合乎佛的宗旨而發的心了。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圓是圓滿,發圓滿的心。假如有一類學佛的人,他知道自性是我們的平等心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一真法界心,就是自性。自性是眾生,所以 我們要發願去度他;自性是佛道,所以我們要發願去成就他。自性是每一個眾生都平等具有的。依照佛陀的聖言量,我們知道,自性可成眾生,也可以成佛。一念覺悟,就是佛;一念迷昧,就是眾生。所以根據這個平等的思想,眾生本來是佛,佛才要度眾生,眾生也要知道自己是佛,要發起圓滿心來.進修成佛。
這個自性平等的思想,在六祖壇經裏,發揮得很周詳。五祖弘忍大師為六祖慧能尊者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的時候,慧能尊者頓然大悟。他脫口說出好幾句發自自性的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