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三十一)

(3)鼓聲隨心喻。文曰:

「諸天子!譬如我聲,於無量世界,隨眾生心,皆使得聞,一切諸佛,亦復如是,隨眾生心,悉令得見。」

這是本科第三個譬喻。譬如我天鼓的聲音,它是隨心所現的。你們諸天子應該知道,在無量世界裏面,我這天鼓之聲,如有眾生得度緣具,它就「隨眾生心,皆使得聞」,只要有眾生希望聽到我的聲音,我此音聲也就能隨時給他聽到。有感就有應,這是法性普遍於一切法界的道。「一切諸佛,亦復如是」,一切諸佛的示現,也是這個樣子。「隨眾生心,悉令得見」,祗要你想見佛,你心裏有佛,馬上就能見到佛,此即萬法唯心之理,所謂「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萬法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對於業果存在的問題,由此可以解決。佛教的理論重心,就是生死、涅槃,等於空花水月,不要把它當作是實在的,一切都是因緣幻起,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懂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於幻有、緣生諸法上,妄起分別執著了。

以上一路來,討論有關業報、生死、我、我所,及理性的斷、常、中道等諸多問題,我們應該都懂了,但是業報在我們心理上幻現,又是個什麼情況呢?向下再舉兩個譬喻,來加以補充說明:

四、對業觀報。有二喻:(1)鏡像體虛喻。文曰:

「諸天子!如有頗梨鏡,名為能照,清淨鑒徹,與十世界,其量正等;無量無邊諸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諸天子!於汝意云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去否?答言:不也。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雖能出生諸業果報,無來去處。」

「頗梨」:此為古譯,實即玻璃。這是一個譬喻,就好像有一面大玻璃鏡,他的名字叫做「能照」。「清淨鑒徹」,鏡子很乾淨,能夠徹照一切。鑒者照也,徹者一切透徹,無論什麼東西,它都能照得清清楚楚。「與十世界,其量正等」,十世界乃十佛剎徹塵數世界,這鏡子與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一樣大小,故曰其量正等。「無量無邊」,十佛剎微塵數世界,究有多大?無量無邊,鏡亦如是。「諸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此大鏡子它能照物,一切國土中一切的山河大地,一切眾生,以及眾生道中的地獄眾生、餓鬼眾生、畜生等等,所有影像,都於中現。這是第一個譬喻,再來合法,「諸天子!於汝意云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中去不?」各位天子啊!在你們意下以為怎麼樣呢?那許多影像,你可不可說它是來到這鏡子裡,或從這鏡子中跑出去呢?「答言:不可!」,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說:不可以的、不可能的。「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即然肯定說一切影像,不是從外邊來到鏡子,也不是從鏡子出去的,鏡子的大小又如虛空一樣,那這些影像又從那兒來,往那兒去呢?可知是無去來相的。諸天子呀!一切善業、惡業,也是這樣的,「雖能出生諸業果報」,雖然能夠從眾生所造的諸業產生果報,善業產生善報,惡業產生惡報,這是無疑的,但這不過是事相上許可它的存在,其實是一「無來去處」的。如果要找它的來去相,肯定是不可得的。現象界的一切就是果報,一切果報的顯現,由於有業因,我們受果報從那個業因來,那個業因去;從那個地方來,向那個地方去,都是沒有辦法看到的,完全是那業因的影響力所感招,而不是有具體的東西可見的,所以說無來去相。一切都是妄心的幻現,等於鏡子照物一樣,有東西來了他就照,東西去了就沒了。這是第一個譬喻。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