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偈偈文:「出家要吃些虧,又要帶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何處來。」
人家說:「吃虧就是佔便宜。」但是一般人都不肯吃虧,而又喜歡佔便宜。這是人私心太重的弱點。在我們學佛者來說,就需要能吃虧,因為學佛以普度眾生為務,想佔眾生的便宜,怎能度到眾生呢?尤其在團體生活中,苦差事,別人都不願做,我來做。出風頭的事,人人爭著做,我情願退讓三分,這叫吃虧。但有時不一定這樣做就是吃虧,實際上也是人生一大考驗,孟子告子篇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能擔當國家、社會重任者,無論遭受任何苦難,皆能毫無怨言。我們有沒有這種心胸呢?一個主管或做父母、師長的人,想讓其部屬、子女、弟子們,能有所成就,不可以一味地驕縱他們。因那不是愛,只有害而已。真正愛部屬、子女、弟子的,為培植他們能養成堅強、獨立、刻苦耐勞之心志,所以就不妨先讓他們吃點苦,磨練磨練,唯有經得起磨練的人,才能成大功、立大業。如大舜是位很有德行的孝子,遭受繼母不平等的徒遇,穿不暖、吃不飽、當苦差,他都能甘之如飴,毫無怨言。有一天,舜父堯帝發覺他身上穿著蘆花袍,而責其繼母。舜立即跪到父王前,為其繼母求饒:「勿怪母親!弟弟年幼,體弱,需以綿衣暖身。我年長體壯,用不著它。」大舜能夠吃虧,又毫無怨言,並且還能衷心地原諒他的繼母,這種人實在難能可貴。所以他不但讓繼母改變其自私心,並且後來成為一代聖君,留芳千古。由此故事看來,可知吃虧並非毫無代價。我們平常做人,須以古聖人這種德行為效法對象,打破無始以來自私自利、佔便宜、出風頭、佔上風等等心理毛病。
「又要帶三分呆」:所謂帶著三分呆,就是要有退讓、謙虛的涵養,不跟人爭長短、計勝負,誠心誠意,守己守分。能有這樣的修養,成功必定屬於你。
「心似寒灰枯木」:人之所以凡事放不下,無非是虛榮心、好勝心在作祟。若能將這些不正常的心理除掉,修得對境心不起─如寒灰,不再燃燒,如枯木,不再發芽─修養到這種境界,妄念已被打死,自然不再產生無明煩惱,而虛榮好勝。同時,他還必然會走上成功的大道。
「是非從何處來」:能做到以上的修養:與世無爭,處處謙讓,那是非自然不會生起。是非之生起,無非是由於自是非他、損人利己、互不相讓。我們若想免除是非的干擾,就得在這方面用心學習。同時必須瞭解,在一個團體裏面,若有了是非,大眾就不能安心修學辦道。所以不但要注意自己的修養,同時亦要避免將是非帶給大眾。古德曾說:「寧動千江水,勿動道人心。」即是此意。攪動千江水,無任何害處。但若擾亂了道人心,那罪過可就大了,不但虧損自身德行,也妨礙了他人道業的增進。所以這條和合大眾的要則,可以說是一種與大眾相處時,心理建設的規範,亦是一種自我高度的修養,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學習。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