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二十九)

第二十偈偈文:「出家要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若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
「知足」,大家都知道這名詞。它是我們中國人,特別重視的生活方面的修養。佛陀住世時,也常常提出此問題。在中國民間流傳的兩句話,所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很多人受它的啟示,端正了自己的品德。知足者,知道滿足,滿足我們的欲望。這欲望包括了生活方面的衣食用物。因為欲望是無止境的:沒有房子住時,盼能有一個窰洞就好;有窰洞後,希望有間茅屋;有茅屋後,還希望有間瓦屋;然後又希望瓦屋變洋房。欲望步步升高,沒有止境,即使住在洋房裏,亦不會就此覺得滿足。用錢也是一樣。無錢時渴望有錢,想像有錢多好;有少錢,想多錢;有多錢,想更多錢;貪得無厭。衣服也是如此。有粗的,想細的;有細的,想好的、想更好的。實際上這都是不合理的欲望。衣服的真正作用,不過是禦寒遮羞,能夠達此目的也就足夠了。飲食,能療饑、解渴就可。住的房子能遮風避雨,防止蛇蟲,也就可以了。用錢也是有得用就好,何必貪多呢?一個人如果常在追求物欲上用心,那麼心為形役,我們的心為我們的身體做奴隸。每天從早到晚為它忙,把大好光陰花在這上面,細想起來,那真是一種不可彌補的損失、浪費。假如將此心拿來向學、向道,定有好很的成就。所以祖師要我們常能知足。

「莫管衣衫淡泊」:穿的衣服淡泊一點。粗布衣,祇要穿得整齊,洗得乾淨就好。漢時,有位學者官居三公(國家中央次高級官員),他非常地節儉,一般人都用綢用緞,但他還保持用一床棉布被單。所以「三公布被」這個典故,我們可為千古典範。這就叫做淡泊。不講究生活享受啊!

假如不這樣做,不肯甘於淡泊,而一心追求美好,卻不知該衡量自己的收入,如果入不敷出,就會動別人的腦筋。如近日報上競相報導的十信案。蔡家之所以失敗,殃及國家社會,使十萬以上國民受到生活的威脅,此種人不僅本身身敗名裂,尚且須負很大的因果、法律責任。他的出發點就為一個不知足,貪得無厭的心理害了他,他恨不得能把整個國家社會的財富擁為己有。結果妻子兒女以淚洗面,在社會人們面前抬不起頭來。這不幸事件之造成,無非是因為不知足,一念錯誤的心理所引起。所以妄想他人財物,動他人腦筋,都是錯誤的觀念。去想他人的,不如反觀自己:我的命運有沒有享受那種高級生活的福報?何不恪遵孔聖「君子素其位而行」之遺訓。你本來是貧賤人,卻夢想過富貴人的生活,那就要自討苦吃。或許你儘可利用自己的小聰明,把他人的錢弄來享受,但這因果債是難逃的。報應並不光是一句口頭禪,也絕非迷信。所謂「不是不報,是時機未到」。天理昭彰,善惡心行,終究要受報的!

所以我們回想祖師提醒我們的話,也看看這個世界、社會,再仔細想想,出家的我們,又該如何來處理自己的生活呢?所謂「知足常樂」,但願我們都能做到此一標準。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