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三十)

第二十一偈偈文:「出家要顧常住,一針一草勿棄。隨心恣意侵損,伽藍與你算計。」
第二十一條的出家要則,是要我們愛惜常住物。所謂「常住」,是出家大眾修行的地方,也叫做「道場」,即希望大眾依法修行,能使佛法久住世間之意。

常住既是我們依賴修行之道場,也是我們的生活的依止處。凡所有用物,都是我們修道的資助,所以我們要愛惜它,不可以浪費、侵損。我們大叢林庫房裏有一幅對聯寫著:「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要求住眾們,愛惜那些常住的東西,猶如保護自己的眼珠一樣。我們的眼珠,若受到一粒細沙的侵損,那麼眼睛就不能看了。所以用它來形容愛惜常住物的重要意義,是最恰當不過了。

我們修行人,生活要淡泊、不求享受。因為常住的一切皆靠施主供養、布施。施主布施、供養我們這些生活資具,無非是希望,我們無後顧之憂,俾能專心學道、修道。我們的道業成就了,也就是成就了施主的功德。假使不知珍惜常住的資生之物,那就辜負了施主的一番善心。因此祖師要我們顧惜常住。

一般人都有自私心理,往往惜己損公。認為公物可隨便使用,多用一些,甚或損壞,都沒有關係。我們家鄉有俗語說:「抱的兒子當兵,打死是別人家的人。」自己沒有兒子,領養他人的孩子,去當兵了,父母也不太關心,因為他不是親生子。一般人對於使用常住的用物器具,也都會存著這種心態。如果凡事得自己掏腰包,那便知道心疼、愛惜了。其實不該這樣認為,別人的東西,用了無所謂,反正毋需我花錢買。要知道,愛惜公物,不浪費公物,便是惜福。站在修福的立場來說,也應該愛惜常住物。同時,若是常住東西多了,那正可以多成就幾個人辦道。所以顧惜常住物,有很深遠的意義,不容我們忽視。

一針一草,都不要隨意拋棄。這是形容最小最賤的東西也要愛惜。過去工業不發達,用柴火燒水、煮飯。少了一把草,水就燒不開、飯就煮不熟。因此祖師才這樣說,甚至一針一草,都要珍惜。

「隨心恣意侵損」者,若不心存公德,任意破壞,或佔為己有,那實在太罪過了。想當初,我上佛學院參學時,在做清潔工作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一隻大花盆。雖然是不小心打破的,但仍是依照常住的規定照價賠了。當時雖然我身上帶的錢不多,但為了重視因果,只好自己苦一點。

眾生常犯有貪心的毛病,看到中意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那是不明因果之故。要知道,常住物侵佔不得:「伽藍與你算計。」那是說,寺院裏都供有護法韋馱及伽藍聖眾諸護法神,以護人護法。過去大寺院將護法韋馱供在天王殿中間的後面,跟彌勒佛背對背坐。前面供彌勒佛,面朝外,表示歡迎信徒們大家來拜佛、修福。後面供的韋馱菩薩,則專門監察出去的人,是否有帶走常住物事。若有,他便會出來阻止。下面將韋馱和伽藍菩薩,大略介紹一下:

韋馱尊天菩薩是南天八大將之一,也就是四天王三十二將的主帥。當初在靈山會上,受佛陀的囑付,擔負教法外護的大任,統率東、南、西三洲諸護法神,共同以衛護僧伽,救濟一切眾生為本誓。所以自古以來,凡是建寺院,必定供奉韋馱菩薩,以崇敬韋馱菩薩,護持正法的功德。

伽藍聖眾菩薩,則是衛護僧伽藍的眾神。七佛經上說:「有十八神,護衛伽藍,其名曰: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也。」這些尊神,他們的本誓與韋馱菩薩的誓願略同,因此佛寺中每與韋天並列供奉。沙彌得度經說:「伽藍土地,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由此可見,這些護法神的威靈顯赫。衛護道場,讓出家僧眾,能夠安心辦道。

今我國寺院多有以漢將關羽為護法伽藍神的,這實在是由於關雲長一生忠義、正直聰明。他於成仁之後,曾顯靈於玉泉山上,先求智者大師為他授戒,再求神秀和尚教他參禪。得度之後,立誓護法。這是他被奉為護法伽藍神的由來。而舉關雲長為眾伽藍神的代表,不也是很適當的嗎!?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