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八、華嚴綸貫略釋 (一)

復菴和尚的華嚴綸貫,是所有華嚴注述中,我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因為它祗用去八千多字,卻將一部浩如煙海般的華嚴經的大意,鉤玄提要地給介紹出來了。讀經的人們,祗要循著他的正確標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全經的脈絡和旨趣。因此,我以為凡是想一探毘盧性海的佛子們,這部書,不可不讀。

我在蓮華學佛園濫廁教席,第一屆為同學們,講完了華嚴經綱要之後,因為蓮社已經決定改建,原想辭謝學園的教務。怎奈曉雲法師一再囑託,並為我預定開華嚴綸貫的一課。她以為,這部書不祗是介紹華嚴大意,且其文字極符合她所提倡的園林思想,要我無論如何也要分出一點時間來,跟同學們結個法緣。因為我原就喜愛研讀華嚴綸貫,有機會跟同學們研究一下也好,所以就這樣答應下來了。

華嚴綸貫這部書,文字雖然精簡,條理卻很明析,全書計分十個章段,以次敘述華嚴之內容。看似段落分明,但卻連貫一氣,讀起來令人有不忍中斷之感。學園的同學們,大家都很喜歡這一門功課,從每次考試的成績,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情趣來。祗是開學以後的第三個月,蓮社的改建工程就正式開工了。我雖不要直接參加做工,但因佛像、法物的無處搬遷,所以工程必須分段進行,而每月四次的共修會,以及佛菩薩誕辰法會等,又要照常舉辦。有時候還要籌款購料,乃至主持建築小組會報等等,時間實在不夠分配。因此,每星期三下午的課,都是從百忙中趕去的多。雖然我在開學時,曾做了一個自我的約定,非萬不得已,決不脫課。但結果,為情勢所逼,實在分身乏術,還是缺了不少課。這是我最不情願的事,也是我至今猶覺耿耿難安的事。去秋,華嚴專宗學院的創立,我的時間更加不夠分配了。為了減輕內心的歉疚,所以從第三學年開始,我就決定向曉師請辭,承她同情我的苦衷,答允了我的要求。不過,整部綸貫才講了一半,這樣中途而廢,對同學們,我實在感到萬分的抱憾!現在園中要出畢業特刊,曉師來函徵稿,並指定「依曾授課程內容,寫一篇以光篇頁,亦引領後學對研究之資參……。」這一來好了,我有了彌補前歉的機會,因而就綸貫的內容,分段略釋其要義如下: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綸貫的內容,計分成十個章段,現在按次敘述。第一章段略敘華嚴大經之發現、傳譯,及其內容:釋迦世尊滅度之後,六百年的當兒,有一位龍樹菩薩,示跡西乾。他讀完世間所有書籍之後,有大龍菩薩介紹他到龍宮去看佛藏。他發現,華嚴經有三種本子。上本書多,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的偈、一四天下微塵數的品。中本次多,也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最少,祗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菩薩想,娑婆世界的人類,心智有限,上、中兩本,皆無法讀。於是他就誦記得下本而回。傳到我們中國來的還不完全,祗有下本中的前分四萬五千偈、三十九品經,不過序正流通三分俱全。清涼國師判釋前五卷序分,中間五十五卷半經為正宗分,後面十九卷半經屬流通分。

第二章段解釋經題:所謂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大以當體得名,常遍為義。此經為自毘盧遮那如來法性海中流出,故其體在時間則豎窮三際,在空間則橫遍十方,此之謂大。方者,則也。有軌、持之二義。軌是軌道,凡物莫不有其一定之軌道,使眾生對其產生正解;持是任持,凡物皆能任持其個己之自性,以延續其生命,不因時地的變換而改易。廣者,從用得名,有包、博之二義。包謂廣容,博謂周普。言此經之攝化妙用,無量無邊。此大方廣三字所詮之含義,實乃指眾生之心體也。佛者,覺也,照也。覺則悟大夜之重昏,照則朗萬法之幽邃。此言證此心體之人也。華即是花,喻也,有感果與嚴身之二義;言感果,則萬行圓成,如同桃李,先開花後結果也。言嚴身,則眾德完備,如佛身相好,盛德莊嚴也。嚴以功用得名,資、莊為義。資者,助顯因德之透發;莊者,美化真應之佛身。經者,攝也,持也。攝,則化無邊之眾生;持,則執無盡之性相。也可以說:大是遮那之體,方是遮那之相,廣是遮那之用,佛是遮那本尊,華是普賢之大行,嚴是文殊之大智,經是闡明修因感果至理之常道。意謂凡人欲得成佛,必以文殊之大智,起普賢之大行,莊嚴毘盧遮那佛果上之體、相、用三大,故名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章段明七處九會演法之次第。這章是說明,這部八十卷的華嚴大經,是在七個地方,分九次集會而演說的。第一會約三世間,說如來依、正果報的莊嚴。經中所說無量阿修羅王、無量諸大龍王,乃至日天子等,此即有情世間主也。所說山神、林神、風神、河神乃至樹神等,此即器世間主也。所說普賢、寶焰、妙光、大福光智生、大明德美音等諸大菩薩,即智正覺世間主也。三世間互相莊嚴,形成一幅至極微妙的清淨佛世界。在阿蘭惹法菩提場所說。第二會說十信法門,為超凡入聖之前方便。此會在普光明殿說。第三會說十住法門,由決定信,進住毗盧法性海中,以長養聖胎也。此會在忉利天說。第四會說十行法門,自住生解,依解起行。此會在夜摩天宮說。第五會說十迴向法門,行深理徹,自利功圓,迴向法界,兼以利他。此會在兜率陀天宮說。第六會說十地法門,親證法性,位躋聖階。此會在他化自在天宮說。第七會說十定、十通,乃至如來出現等十一品經。清涼謂,前六品明等覺因圓,後五品示妙覺果滿之法門。此會重回普光明殿說。第八會說離世間品,是為因果圓融,果後利生之法門。此會仍在普光明殿說。第九會說去言依行圓彰法界法門,蓋前所詮示諸法門海,至此則欲體而行之,以求實證故也。此會在逝多林園說。

第四章段標大經之行動格式,演四分五周之等階:按華嚴大經之行動格式,先大後小,蓋此經乃我教主釋尊,初成正覺之稱性直談也。觀其最先之發端經文,即將如來極果之依正莊嚴和盤托出,普願眾生,因欣慕而發心進趣,同登覺岸。如經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惹法菩提場中,於一切法成最正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法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譬如虛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真有一口吞盡十方世界之氣勢。但為憫念眾生,於此指示未能承當,遂乃暫置高論,放低水準,隱實施權,以漸接引。由是以十一卷經(自世主妙嚴品至毘盧遮那品)為眾生開發信門,是為舉果勸樂生信分,屬所信因果周;以四十一卷經開發解門,是為修因契果生解分,前段──自如來名號品至隨好光明品──二十九品經,屬差別因果周,後段──普賢行品及如來出現品之兩品經──屬平等因果周;以七卷經(計離世間品一品)開發行門,是為託法進修成行分,屬成行因果周;二十一卷經(入法界品一品)開發證門,是為依人證入成德分,屬證入因果周,是修因證果之等階也。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