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過堂開示──出家三十要則講話(三十一)

第二十二偈偈文:「出家要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當此膂力強健,耕轉祖業田園。」
少年的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一個人的造化、成就,大致在此時期,故出家要能趁此少年時期,努力修學。

少年時期是十歲到二十歲之間。十歲之前,是童年前。這段時期,大部分兒童都很天真,並不知所謂前途。十歲之後,漸漸懂事,才會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故此時期是人生最寶貴的時期。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大致以此一時期的有否努力修學為定,所以中學、大學教育,都在此時進行。如在這十年當中,沒有受好教育,或者自己不知道努力,那麼到了二十歲以上,固然還可以受教育,但二十歲以上,記憶力已不如這時期,心也較難專一了。所以我們要趁這少年時期來打好人生的學業基礎。出家人能否成就道業,也在於是否能善用此一時期的寶貴光陰。

我們本省的出家人較少能在少年時候出家,所以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比較遲緩些,難怪在文字的知識方面,不如一般大專學生。至少他們(一般大學生)的想像力、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都較敏捷,因他們自小學而中學、而大學,無間斷地依一定程序接受教育。況且能考上大學的,又是頂尖兒的人物呢!因此,我們辦了多年的佛學院,自認辦得還很認真,但並未能造就出幾位出類拔萃的人才來,究其原因,就在於所招學生素質不足。雖然大部分具有高中、高職的學歷,但非一畢業,就來報考。大抵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學業荒廢了許多,所以教起來、學起來都很吃力。這只能說是大家的福報不夠。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只有希望同學們自己少打妄想,將心好好地定下來,認真學習,希望能有點成就。

從各位的週記上可觀察出,你們的心還是在打妄想,是非暗潮此起彼落。這不是好現象。孔子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凡事先檢點自己。別人的行為,可做為我們的借鏡,千萬不要為那些無聊的閒事起煩惱。我們已上過唯識學,知道煩惱的起源,也明白如何斷煩惱。說到「斷煩惱」,那是我們修學佛法重要的開墾心田工作之一。猶如農夫除草,須將田地翻鬆,將草根清除,方能使荒田變成良田。希望各位,為了彌補無法能於少年時,循序修學的缺陷,好好地珍惜現在,摒除萬緣,專心修學!時間過得真快,一星期、一個月、一學期地過去。屬於我們的人生光陰,有幾個星期,有幾個月,有幾個學期,有多少學年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兩句話,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了,但不知用來警惕自己,也是徒然。所以祖師特別提醒我們,趁年少時好好修行。

「諸般要去向前」:少年寺期,是個盡量吸收知識的時期,所以說諸般,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向前去努力學習,以求進步。不能停止在一點既有的成就上,必須前進、前進、更前進。這樣,才能完成學佛大業。

「當此膂力強健」:膂力代表我們的體力。少年時期體格發育,猶如樹枝的嫩芽,充滿著青春活力。利用此人生的寶貴時期,讓人的生命之花,儘量地開放,才不致虛度此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開花的時期,但能否充分地開展,得視我們的努力與否而定。所以接下來這一句更重要。

「耕轉祖業田園」:自釋迦教主,為我們留下這一片培植佛慧的田園,經歷代祖師努力地深耕,使這片蘊育佛法的田園,禾苗競發,充滿生機。可惜,如今這片田地,已漸呈現荒蕪狀態了,復興祖業的責任,就落在我們身上。願身為佛教青年的每一個人,共同來努力耕耘吧!

佛法傳來中國的初期,非常蓬勃地發展,一直發展到有十三個宗派之多。祖師們根據一經一論,將其要義發揮出來,表示這部經論的中心思想,希望大家依這個思想來學、來修、來證。所謂同氣相求,於某一經論抱同樣愛好的學者聚集多了,就形成一個宗派。在當時計有成實宗、俱舍宗、地論宗、律宗……。禪宗稍為遲一點,天臺宗比較早。華嚴宗是在中國佛教發展到快成熟的時期,才發展起來的,所以華嚴宗的判教,是最完善的一個判教。另外還有慧遠大師開的淨土宗,嘉祥大師開的三論宗,道宣律師開的律宗,不空三藏開的真言宗。真正地是百花齊放。那佛法的泉源,我們可以想像,是多麼地旺盛,多麼地興隆,真正所謂的結實累累。

到了晚唐武宗滅佛以後,唯有禪宗一家,尚能苟延殘喘,其他宗派都衰敗不堪。所以祖師要我們趁此少年體力強健時,將祖田、祖業,耕轉過來。我們每天念:「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不要將它當口號或標語,隨便喊喊,就算了,要積極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身為出家人,這偉大的佛教田園,就是我們的家業。若讓它荒蕪下去,就是我們的羞恥;反之,它茂盛了,則是我們的光榮,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所以這件事,我們應該多加考慮、努力進取,時時提醒自己,才不辜負出家的一番初心。也才算盡了自己的責任,大家一起來,為我們的祖業田園,提供一分開發的力量吧!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