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三十五)

上來已以眾生數的清淨三業,認真而誠懇的懺悔,所以馬上見到這許多瑞相,「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七寶蓮華」,這是大數目字,無法計算,「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跏趺坐。」什麼菩薩在這朵朵蓮華上結跏趺坐呢?就
是毗盧遮那菩薩。「跏趺坐」此是印度語,譯成中文有二義:一、叫降魔;二、為吉祥。降魔坐法把左腳跏在右陛上,左手亦放在右手上;吉祥坐法則相反,右腳跏在左陛上,右手亦放在左手上。我們的佛像,大部採用吉祥跏趺坐;也有結降魔坐的,此種坐法能使天魔外道不敢驚擾,但蓮社萬佛殿的這些佛像,屬二者兼有,既吉祥又降魔。這裡說菩薩都在蓮華上結跏趺坐,「放大光明」:這所放的光明,為跏趺坐上佛腳所放之光。「彼諸菩薩一一隨好,放眾生數等光明」,這些光明代表智慧,菩薩有了高度修養,證得高度智慧,所以一一隨好中,皆放光明。「彼光明中,有眾生數等諸佛,結跏趺坐」,我們唱阿彌陀佛讚時說:「光中化佛無數億。」可做這裡的註解。菩薩光中現了佛,佛的光中現菩薩,這即光光明照,主伴圓融。這裡說菩薩光明中有眾生數的諸佛,我們常聽說心淨國土淨,在佛菩薩的境界看來,一切眾生實皆佛也。「隨眾生心,而為說法」,眾生喜歡聽什麼法,佛就為他說什麼法,觀音菩薩普門品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佛菩薩都是很慈悲的,具有大智慧之力用,能隨眾生意而為說法。同時,佛是以圓音說法,他每說一法,都能令所有聽者,感覺是在為他而說。天人聽了是在為天人說法,世人聽了是在為世人說法,大知識者聽了是大學問,沒知識的人聽了,認為很有道理,這就是佛說法辯才的巧妙。我們現在雖福報薄,無法一聞千悟,也不能有佛那種能力。但也不用氣餒,今於佛法中種善根,將來還是會有希望。就像這些地獄眾生,得佛光注照,馬上超生天上。但諸位應知,這不是偶然的,他們過去對佛法都曾下過一番功夫,有過一番修行的。只差一點,就是對一乘圓教,沒有能夠接受,甚至起了毀謗,而墮到地獄去的;然由於根基深厚,所以時機成熟時,能蒙光頓超,這就是證明。這些眾生福報,感得諸佛隨其心意而為說法,令人看來是個不可思議的勝境。然經文曰:「而猶未現,離垢三昧,少分之力」。我們前面說過,菩薩入了離垢三昧,能處處示現受生,也說過證得離垢三昧的人,已能了生脫死,這在小乘為阿羅漢;大乘教判,則屬八地以上的菩薩,離了分段生死,其功德力是無量無邊的。華嚴經說:不可說不可說轉,諸天子雖證到十地,但還不圓滿,還不能現離垢三昧少分之力;若此離垢三昧,全部力量現出來,那境界就不是我們這陋劣的心力,所可想像的了。這是見佛不可思議的地方。

3.敬心興供。文曰:

「爾時、彼諸天子,以上眾華,復於身上,一一毛孔,化作眾生數等眾妙華雲,供養毗盧遮那如來;持以散佛,一切皆於佛身上住。」

在這裏,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諸天子們的心情,是何等的踴躍歡喜!好不容易見到這許多佛、菩薩,又聽到諸佛說法,令他們心開意解,這是多大的福報,多大的幸運啊?所以大家都喜不自勝!故很恭敬地來獻供養。「以上眾華」就是天子們聽了天鼓教示,準了許多供具,要去見佛而未見到時,所準備的那些上等妙花,當然尚有許多香、寶蓋等,這裡舉華來代表一切。但雖有這麼多供品還感到不夠,「復於身上,一一毛孔,化作眾生數等妙華雲」,這是由於所見的佛,有眾生數那麼多,而前所準備的一萬華雲、一萬香雲……乃至一萬歌讚雲等,當然以有數的供品,要來供養無數的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要於每一天子的身上,一一毛孔裏,再發出眾生數的眾妙華雲。這是奇蹟,是神通作用。「化」,無中生有叫做化,為什麼諸天子們的毛孔能化供具呢?這在華嚴,就是事事無礙法界,事和事本是有礙的,水是水,火是火,水火不能相容;冰是冰,炭是炭,冰和炭碰在一起,定有一個不能存在,不是冰被炭溶了,就是炭被冰滅了。但事事相容,這是就理上來講,因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法,既是緣起法,同一理性,當然能夠無礙。由此會之,便能入理。若我們親證此理,我們也可以化出種種香花雲的。可惜!今天我們只能依如來聖教量來說說。再說以花供佛,除了美化環境,莊嚴道場外,最主要的作用,在於花和果的因果關係,供花代表修因,因修滿了就有結果,結果就代表成佛。以香供佛亦有道理,香代表德行,劉禹錫的陋室銘有句話說:「唯吾德馨」。雖然他居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但能「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因為大家來拜訪他的道德,仰慕他的學問。佛教裏有五種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此乃諸佛的五分法身香;燒香供佛為修德性,修德性要向佛菩薩看齊,冀能證得五分法身。「持以散佛」,在印度的習俗,他們慣於把花散於佛身及佛四周,這裡天子們,也拿這些花持散於佛;一方面供養佛,一方面肯定自己的心得。「一切皆於佛身上住」;這些供養具-花、香、幡、蓋等,都住於佛身上。此中有一問題,即一佛身上如何能住那麼多的諸供養具呢?要知道,佛以法界為身,所以這些花散於空中、地上,也就等於散在佛身上,不可單指為住於某一尊佛身上而已。以上為明第一重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