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偈偈文:「出家要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傳,忍辱少罪多福。」
「忍辱」,是菩薩道十度之一。它是對治瞋恨煩惱的唯一利器。整體來說,我們心理上最強烈的三種根本煩惱,
就是貪、瞋、癡三毒,那是菩提路上重大的絆腳石。其中,「貪心」,大家都知道它的為害力,所以小乘學者所修的五停心觀指示,多貪眾生修不淨觀,以除貪欲。「瞋心」,也是修行的一大障礙,其破壞力並不亞於貪心。因此五停心觀中,特別強調,多瞋眾生修慈悲觀。「癡心」是不明因果、不辨是非的煩惱。眾生因它的障蔽心光,所以難登菩提路。五停心觀則指示,多癡眾生要修因緣觀。
所謂慈悲,即與樂、拔苦之意。忍辱,也是慈悲的一面,只不過慈悲是積極的,忍辱是消極的。不計較一切,逆來順受,難忍能忍,懷著寬容他人的雅量,對於他人的無理取鬧,亳不在意,並以憐愍的態度相待,想辦法找適當的機會,勸誘那飛來橫逆的施與者,回心向道。
「忍」字,向來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修養工夫之一。春節的對聯中就有這麼一幅字:「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只要肯勤勞,沒有作不成功的事;家堂能互相容忍,即不起摩擦、爭執,必有太和之氣降臨。可見忍辱,不僅佛教重視,即使中國聖人也提倡,所以祖師要我們在這方面多下點工夫。下面接著說修忍辱行的好處。
「忍辱天下和睦」:由於修忍辱行時,對於他人加諸於我們身上的,那些不善的言語行動,都來一個逆來順受,處之泰然。如此,無論走到任何道場,都能與同參道友,和睦相處。
「此章佛祖真傳」:忍辱婆羅蜜,是大乘六度法門之一、菩薩萬行中,重要的一行,是佛陀親口宣揚的真傳法寶,我們必須依法修行。方不負佛陀的慈恩。
「忍辱少罪多福」:修持忍辱,還能減輕我們的罪業,增長我們的福德。因為,一個人若能不與他人爭長短,時刻只知檢點自己,那麼自然不會造出任何罪業。既然不斷檢點自己,一定慈悲仁讓,與人廣結善緣,到處受人歡迎,福德也相對地獲得增長。因此我們若想得到好同學、好同事、好眷屬,減輕罪業,增長福德,就得認真地修忍辱行,因為那確是減罪增福的一大助緣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