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三十八)

「菩薩安住,金網轉輪王位,亦復如是。若有暫得,遇其光明,必獲菩薩,第十地位,以先修行,善根力故。」

  這裡說明了輾轉功德的又一重利益,這是合法的一段經文。這些因見供養佛的寶蓋。而登上十地位的菩薩
們,不但獲得了一恒河沙數,十地善根之利,同時更具足了,如月智如來的利生方便功德,當再有眾生暫時遇到他的光明時,又可以獲得菩薩第十地位的果報。這等於聽到月智如來的佛名,便能生到明鏡世界一樣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這樣大功德呢?「以先修行善根力故」,這就是原因了。不但這些金網轉輪王位菩薩是如此,就是來第三度依法修行而再得益的十地菩薩們,也是已經千萬億劫,生生世世種了善根的緣故,加上聞到圓教大法,起了圓修之行,因此而有如此超越的勝妙結果。這就好比蠋光一支點過一支,而都能同時煜亮,並不因燃的第一支會亮些,而後來的亮度就少些,這就是佛性平等的道理。但有個條件,那就是菩薩本身,必要時刻注意培養深厚善根。俗語說:「天助自助者。」若不具備向上的條件,就如城東老母,雖佛現其前,他也不得度。更不要說聞佛名或遇佛光,而生到那個佛世界去了。這一點我們聽經聞法,是應該體會得到的。

二、後成德益,分二:A喻B合 先喻。文曰:
「佛子!如得初禪,雖未命終,見梵天處,所有宮殿,而得受於梵世安樂。得諸禪者,悉亦如是。」

  這是說明修行功德利益中的一個比喻。佛再告訴寶手菩薩,有關這些見蓋、聞香及輾轉獲益佛子們,他們獲益頓超的情形,就如同修禪定者,達到初禪的境界,雖然命尚未終,而能見到梵天處的宮殿一樣。初禪是離了欲界粗顯的生死,只有尋伺的微細心念存在。但他以一欲界的身體,色界初禪的功夫,卻能見到梵天處所的宮殿,「而得受於梵世安樂」。「得諸禪者,悉亦如是」,初禪天的行者能如法,二禪、三禪天的行者,當然也一樣,雖然身在欲界,而能享受上界的禪樂。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可以說離了我們這色身,是無法談修行的。就是禪定功夫,深到上達諸禪天,但也還沒有離開這個欲界的身體,所以說「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釋迦佛還是在人間成道的,但是他的境界,與法性身相契合。這是理,希望各位修學佛法的菩薩,能理事圓融。在此再一談華嚴教理:我們說修華嚴行是圓修圓證,發心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這也是一種實際的境界,因為那是願力使然,所以可以跨越,不需要歷階而升。何以故?因為這是一個理性的匯通。若以海水做比喻,可能更易明白。海水是鹹的,即使用一莖小草,去沾一滴來嘗嘗,它的鹹味也並因量小而減少,就是這個道理。頓超之理,也是如此,故顯菩薩頓證,雖未轉凡身,卻已證見十地境界,這就是法性圓融,也是圓教遲速自在的意思。以一攝一切而言,三祇可一念而階;若以一切攝一來說,則塵劫不離於當念。以下再來合法:

後合,此中分二:初、正明得益;後、顯境分齊。今初,文曰:
「菩薩摩訶薩,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具足無量甚深三昧,成就如是清淨肉眼。」

  因為合法,又回到十地菩薩的清淨金網轉輪王利益上來了。「菩薩摩訶薩」,十地菩薩當然是大菩薩,菩薩在十地位上的時候,能放出摩尼髻的清淨光明。「摩尼髻」就是以摩尼寶嚴飾的佛無見頂髻,表高顯義。此處之光表智慧光,楞嚴經上說:「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這清淨光明,是為利益眾生而湧放的。「若有眾生斯光者。」如有眾生遇到這佛頂髻放出的光明,「皆得菩薩第十地位。」這是重牒前面的「菩薩安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若有暫得遇其光者,必獲菩薩第十地位」之句。「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十地位的菩薩,其智慧光明,當然是無量的,此表德依地而成。「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這裏是指六根清淨,由眼、耳、鼻、舌、身、意,各得十種清淨功德,六根清淨的功德也是無量的。法華經法師功德品說:聽聞佛說法華經以後,可以得到八百眼功德,一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一千二百舌功德,和八百身功德,一千二百意功德。以如許多的功德,來莊嚴色身。由於華嚴以十個為圓滿數,所以說十種清淨六根,意指無數無盡。「具足無量甚深三昧,成就如是清淨肉眼」,菩薩並非成了佛以後,才得到這許多三昧,成就這許多功德,而是不離色身的,也可說一切眼都在這肉眼上具足。又這也是比況,肉眼能具此無量功德,則天眼、法眼……佛眼所具功德,更是說不能盡。這是以有形的肉體,來說明正面所得之利益。後再說顯境分齊,更顯得利益境界之廣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