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講記(三十七)

以上這是煩惱累積的數目字,是印度人比喻煩惱很多很多的意思。在『華嚴疏鈔』裏面,這八萬四千的煩惱,都由貪、瞋、痴等根本煩惱,又加迷了內外五塵而發展起來的。這許多煩惱,障礙修道,所以要對治。第二說明能
滅:「了知如是,悉是虛妄。」煩惱雖多,但我們應該知道,那都是妄心幻現的,它無實在的體性。「如是知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這是說,若能確實知道此理,那得益可就大了。「香幢雲」表高顯,「自在」表無罣礙,「光明」表示他的智慧,「清淨」乃表脫離一切煩惱,此中共含有四種功德,可見這善根之不同凡響。「幢」就是古時廟前豎立的高柱子,上掛著絲帛之類所成的長幡,和莊嚴的彩帶,這幢又叫剎竿,讓人老遠就可看到佛寺,因曰高顯。其作用有二:一者、標示,引導眾生走向佛門;二者、降魔;魔和佛始終對立,佛強了魔便消聲匿跡;要是魔強了,佛法不易推展。所以要豎立剎竿以制魔。考究的還在幢上安寶珠,夜晚會放光。如今這種莊嚴事,卻被外教學去了。如回教寺就有豎幢,基督教則把他們的教堂屋頂,建得特別高,佛教本身反而少見了。此處是說明眾生聞了供佛的香氣以後,能獲得此四種功德,所成就的善根。這香幢所顯示的自在、光明、清淨、善根,是屬於第九地菩薩的善根。

見蓋益,分二:先正明得益。後明攝化轉益。今先,文曰:

「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一清淨金網轉輪王、一恒河沙善根。」

這是屬輾轉益的第二科,見蓋益。這裡面也分兩科:現在是第一小科,正明得益。見蓋所得益,為實報莊嚴之利益。聽經聞法,依理進修,自然能得法益。從地獄出來的諸天子們,從天鼓聲中聞法,依教奉行,懺悔諸障,然後再見佛,供佛,此即依法修行。在華嚴經中,講究的是修普賢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說: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洹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這些都是修行的德目,雖本品沒有一一列出來,但有興供,有懺悔業障,還有廣大回向,可說他已概括了一切。尤其本品經文的重心,是在懺悔,因為懺悔業障,是修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罪業若未懺除,福智無由產生。佛子們經過順、逆十種心的翻轉磨瑩以後,返本還源,因而化現諸供養具,供養佛、菩薩,也能得到各種法益。這是因為環境把我們帶向光明的、清淨的、完全脫離煩惱的境界中去的結果。聞香能得有如四禪比丘的輕安自在,見蓋則更能「得到一清淨金網轉輪王的善根」的利益。轉輪王又叫轉輪聖王,佛經上說:有四種輪王-金輪王、銀輪王、鐵輪王。鐵輪王喻十信菩薩,能感此身來攝化世界;十住菩薩感銅輪王,十行菩薩作銀輪王,十回向菩薩為金輪王。但這裡金網轉輪王,應指十地菩薩位,因為以下經文說:「遇其光明,必獲菩薩第十地位。」六十華嚴譯為「白淨寶輪王」。而叫「清淨金網輪王」者,依瓔珞經說:初地以上的菩薩,現身為轉輪聖王,金、銀、銅、鐵四種輪王,而以琉璃寶輪王稱之,並以寶數增加,來區別其地位。如初地是七寶輪王,二地……八地依次列增至十三寶輪王,每一地增加一種、或二種寶,到八地便不再增加了。『六十華嚴』譯為白淨寶輪王似較恰當。這裡稱金網,乃形容寶飾之多,網就是帝釋天宮的帝網,顯重重無盡之義。華嚴經常以因陀羅網,和摩尼珠寶網,來形容重重又重重,無盡又無盡。若有眾生,於毗盧遮那菩薩道場中,見到這些寶蓋,就能得到一恒河沙數,十地身分的寶輪王善根;這十地位若依事修,得經過二阿僧祇劫劫以上的修行,才可到達。進一步就是等覺位,而將要成佛道了。因知此善根之深厚,且不但只是一個十地之善根,而且是一恒河沙數個的十地善根,更不可思議!一個人見到所得利益,已是如此之多,若由他轉化,影響學佛大眾,再由大眾,輾轉利益他人,如此一重再一重的利益眾生,其深廣可知。

後、明攝化轉益,分二:一、先明得位益-內有法、喻、合三段。二、後明成德益。今先,分三:法。文曰:

「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

在得位益中,分為三段,1.法。2.喻。3.合。今第一先是解釋法,乃毗盧遮那如來告訴寶手菩薩的話,我們前面講過,凡稱「佛子」,都是如來說法。「稱諸天子!」則是天鼓說法。這裏,如來告訴寶手菩薩說:「菩薩住此轉輪王位。」就是十地位,他已具月一恒河沙數的轉輪王善根。故能「於百千億由他,佛剎微塵世界中,教化眾生」。諸佛子見到寶蓋,證得十地位後,可以轉輪王身分,到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去教化眾生。此中有一問題,即菩薩要見蓋,也不是那麼容易,若非本身具有如此大的善根,那是見不到的。一旦善根具足,觸境而悟,等於母雞孵小雞,那小雞快成熟了,在蛋殼裏啐殼,而母雞在外邊幫他啄開,雛雞就出來了。禪宗術語叫「啄啐同時。」因為菩薩銪這麼大的功德力,所以能到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去教化眾生。那麼,他又如何住此轉輪王位呢?

喻。文曰:

「佛子!譬如明鏡世界月智如來,常有無量諸世界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九等,化現其身而來聽法,廣為演說本生之事,未曾一念而有間斷。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這一段經文,是以譬喻,來說明上面善根的深廣性。「佛子」,也是如來招呼語,「譬如明鏡世界月智如來」,這明鏡是一個佛世界的名稱,其佛名,號稱為月智如來。他的座下,常有無量世界的四眾弟子,化現其身前來聽法,「廣為演說本生之事」,月智如來應時廣為許多四眾弟子,演說本生的故事。本生,是諸佛說他過去因中,修行的過程,叫做本生;假若是諸菩薩,說他過去修行的故事,則叫本事。兩種境界不同。「未曾一念而有間斷」:月智如來積極、認真的為四眾弟子說法,一時一念,皆不中斷。「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如果有一有緣眾生,聽到月智如來的名號,就能承佛願力,往生到月智如來的明鏡世界中去。這個譬喻,是說明菩薩見蓋所感得的輪王善根的不思議功德,他因具有月智如來這種方便,成就利益眾生的廣大自在法門。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