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話 part 57

這「釋迦」二字是佛的種族名,譬如說我們是大漢民族,釋迦牟尼佛是釋迦族的人。「如來」是佛的十種通號之一,他本來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譯成中文叫一切義成的意思,一切的善事都會成功,一切的真理都會悟
達。這是他在俗家時用的名字。「如」,是佛他所悟到的真理;「來」,是來教化眾生,所謂「乘如實道,來化眾生」。如果從比較理性的方面來解釋,釋迦就是「能仁」的意思;就是能行仁道,愛好和平的意,思也就是具足大悲心的意思;如來是證到真理來度眾生,這本一種大智慧。所以釋迦如來這個名號,包含了以大悲心、大智慧來關懷一切眾生,把人類從神權信仰的困伏中解救出來,走向理性的光明大道。

佛在最初發心的時候,是以大悲心為出發點,因為佛看到眾生在六道中受苦,在生死輪迴中無法自拔,所以才發心學佛。他本來是一位王子,而且依法定的權利,他應該要繼承王位,根據歷史記載,他的父王己經決定在一個星期以後,就要把王位傳給他,可是釋迦牟尼佛,他因為是古佛再來,他懷著一顆大慈悲心,為救度苦難眾生而來的,他不會貪圖人間榮華富貴的人,因此在他十九歲快要接受王位的那一年,他決心出家修行,這是一個需要最大勇氣和決心,才能完成他普度眾生的心願的偉大表現。

佛的出家修行,不是為自己或他人,而是為了一切六道輪迴中的眾生,所以說「為我等故」,這是省庵大師代表我們稱我等。在今天來說,佛陀當初的放棄王位尊榮而出家修道,為的就是我們社會大眾,以及一切受古受難的人類,乃至六道一切眾生。

出家以後就要行菩薩道。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歷史來說,佛陀在出家修道的過程中,首先去參訪當時的一些宗教家、哲學家,例如專修苦行的跋渠,還有修上二界禪定,冀圖生色無色天的阿蘭伽蘭,及郁頭蘭弗等名家,這不是為別的,是為了追求真理,為了在神權的信仰當中,開出一條理性的修行大道,所以先去訪問了好多位宗教領袖和學者,並依他們的理訥作實際的修行。經過了五年的遊學、苦修,卻都沒有得到結果,所以決定到深山去修禪定的功夫,同時也效法婆羅門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頓飯,刻苦的用功,經過了六年的時間──他明知道修苦行不是真正能夠覺悟的方法,可是為順應印度當時社會的風氣(印度當時的修行人,大都是修苦行的),所以他也修苦行表示他也在修行,但實際上他卻是用參禪的方式來悟道──終於他三十歲那年的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看到了滿天的晨星而大徹大悟,這就是佛陀成道的一個簡單的情形。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