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話 part 56

假如還不明白什麼是菩提心的詁,讓我再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們在讀誦金剛經的時候,常唸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那句經文,就是菩提心的完整句意。這句話翻成中國話,是「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兩字可以
翻成「道」,也可以譯成「覺」(智覺的覺),因為它有兩種含義,而我們中國文字,無法一句話說出兩種意思來,所以保留它原來的語音「菩提」。還有,這個菩提心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學佛的重點在能修道,也就是在覺悟。怎樣子修道,又如何覺悟,是學佛最要緊的兩件大事。囡想明瞭這兩件大事,就必須把菩提心先把握住。這菩提心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共同具有的心性。原來我們的心有真心和妄心之分。妄心就是我們想東想西的那顆心,真心就是用來保持我們身體發動的靈明覺性。我們要明白的,除了妄心以外,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心。這真心在華嚴經裏稱為一真法界心。這一真法界心是一切諸法生起的根本源流,所以我們經裏有兩句話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就是說,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從這個真心顯造出來的。譬如,華嚴經中有一首偈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這個心,我們叫它做真心,或者叫它菩提覺悟之心。此一真心,我們眾生和諸佛都是一樣具有的,而且此心在諸佛身上沒有增加一分,在眾生身上也沒有少掉一釐,所以般若心經說:「不增不減。」我們瞭解了這個心,依照此心去修行,就是直向菩提道,我們若忘記了這個心,不能依照此心來修行,我們就是眾生。

佛就是為了使眾生明悟這個心的緣故,所以來此世間,出家、修行,並且在他成道以後,來不及志梏訴我們說,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而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眾生不能把掃住這個心,眾生的心中充滿了煩惱、妄想。假如眾生瞭解了這個心,並且能將心上之無明、妄想袪除掉,他就是佛了。照這樣說來,這個菩提心對我們學佛是如何地重要,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我們做眾生的人—所謂六道之凡夫,都可以叫眾生—六道凡夫眾生,生命很短暫,煩惱無窮,是很可憐的,可以說,沒有一天是幸福、快樂的。人間的人有時可能也有些快樂,但是這種快樂是很短暫的,不是真正永恒的快樂。在諸佛、菩薩看起來是如此。就是天上的天人似乎是很快樂,但是實際上,他們也有苦惱的地方。而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的眾生,他們的苦惱就更多了。

人只要有智慧、有靈性,誰不想來脫離痛苦,而追求幸福、快樂呢?人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念心,才懂得來追求宗教之信仰,以求離苦得樂、轉凡成聖。不過宗教太多了。到底要信仰那一種宗教,才能夠使我們達到目的呢?可以說,每一個宗教都認為,它的教義很好,可以為人解決問題。但真正研究起來呢,那是靠不住的。宗教能不能為人解決問題,有兩個重要的理論之分界:第一種是心外求法,第二種是以心為宗。心外求法,就是不從根本去用思想,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力量,能為我們解決問題。這種宗教,佛教稱它為外道。如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他們認為一個上帝能拯救他們。事實上,上帝能不能救他,而上帝又在那裏呢?這是一種不可知的問題。我們目前臺灣宗教界,也有一種相信外力的,如一貫道之類的人。他們相信有所謂的無極老母或天上聖母等神明。像這種信仰也是無根據、不可靠的。這些在心以外要求一種力量來幫助他們的人,是沒有辦法得到結果的,所以我們佛教稱這種心外求道之人為外道。因為佛教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都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的,這種道堙是無法改變的。我們的問題是要靠我們自己來解決,靠神,靠天,靠無極老母等他力,是靠不住的。所以在仁王經上說:如果有人說,心以外有法,能為我們解決生死問題,那就是外道所說的話。那麼,照這些理論看起來,追本窮源的說起來,只有我們佛教,這個叫我們明心見性的宗教,才能解決眾生的生死問題。因為要明心見性,所以我們特別重視此一菩提心。不但是重視它,而且菩提心是我們成佛、作祖,解決生死問題的最根本的大法。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把菩提心弄明白。我們必須依照菩提心去修行,以求解決我們的生死問題。同時我也希望,每一位學佛的道友,要一起把菩提心弄明白、發起來。

二、文史

這一篇勸發菩提心文,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寫出來的。他這篇文章雖然不很長,但其中的道理,卻說得非常懇切、非常重要。民國初年,我們全國佛教高僧中有一位大師,法號叫諦閑。他曾經在天童寺講過這篇文章,推崇這篇文章說,它雖然不是經、律、論三藏,但是它所包含的意義,和經、律、論所含的義理一樣重要。上海范古農居士曾將諦老講的要義記錄下來,就是現在書坊流通的「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義」。據說,有很多人,在讀這肩文章時,都很感動,甚至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流淚痛哭起來。所以這篇文章感人的程度,是不難想像的了。

菩提心的要義,我們剛才向大家說明過,大家應該瞭解菩提心的意義。「勸發」就是:菩提心,大家都應該要發,而我們都不知道去發,所以現在省庵大師要用苦口婆心的語句,來向大家勸導、誘發。

這篇文章的作者省庵大師,這個「省」字,應該讀做「醒」,省就是省察的意,思用心來省察我們的人。「庵」,如佛教廟宇中,比丘尼住的寺院有時稱之為庵,比丘住的寺院則通稱為寺。臺灣的廟宇中,稱庵的較少,在大陸則較常見。省庵大師原本法名叫實賢,另有外號為思齊,省庵是他的別號。他是江蘇省常熟縣的人,俗家姓時。十四歲時發心出家。本來他在俗家時,儒家的書籍也唸得很好,後來到寧波的阿育王寺,去拜佛陀的舍利,看到佛舍利放出紅光,而感動得發心出家。阿育王寺是中國較早的一間古寺,也是中國唯一藏有佛陀舍利的一間大寺。這間寺位在浙江寧波縣。我們在座的居士中,也可能有寧波人。寧波有阿育王寺、天童寺等等。上個月我帶了一個三十多人的巿聖團,到普陀山拜了觀世音菩薩,又到阿育王寺去拜了佛陀舍利。說起來也很奇怪,每個人看到的舍利都不一樣,不但不一樣,甚至有的人看幾遍,也看不到,所以非常懊惱的也有。至於我個人,我覺得還很幸運,可以說是蒙三寶的加被。當我去頂禮舍利之後,一眼就看到舍利所放的一片紅光。我非常感動。同去的法師和居士,多數人也都看到了。據說,看到紅光較好,最怕是看到黑色,那表示不好。幾年前曾有一位學者到阿育王寺去禮拜佛舍利。他看到的是黑色的光,心裏就覺得難過,所以發願在山上拜了三七二十一天的佛,誠心懺悔。後來果然讓他看到白色的舍利光。總之,阿育王寺的舍利是佛陀不可思議的聖蹟。假如各位有機會到大陸去,最好去禮拜一下。

當年省庵大師在看了佛陀舍利所放的紅光之後,就發心於佛涅槃日燃指供佛。同時效法阿彌陀佛,也發了四十八條大願,並且修習淨土法門。他寫了很多經論的註解,而這篇勸發菩提心文,可算是流傳最廣的一篇好文章。

省庵大師的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二十四年八月初八出生的,於雍正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圓寂,一共住世只有四十九歲。他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祖師,所以後代弟子們,將他尊為淨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師。寫這篇文章時,他一共舉出了十大理由,來勸導我們發菩提心。這十大理由都是鋨們有切身的關係,而且很容易讓我們體認到。因為我們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明天再來說明正文的部分。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