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九、華嚴經品會大意淺釋(五)

華嚴經說十迴向法門這品經文的會主,是金剛幢菩薩。地點為兜率天宮。共三品經:一、升兜率天宮品,二、兜率天宮偈讚品,三、十迴向品。會主說法前,入了智光三昧定。菩薩名金剛幢,表地位已升進。「幢」表高顯
義。由十住、十行,到此十迴向,階位又高了一層,好像遠遠地就能看到幢幡。又如寶塔,亦屬高顯。「智光」:智慧有根本智與後得智。根本智證真理,後得智明事法。此兩種智慧合起來明照法界心,是智慧光明的三昧。因此我說,此十迴向法門的金剛幢菩薩,是從根本、後得兩種智慧光明三昧中所宣流,內容之高超可見一斑。迴向的對象有三:

一、迴向眾生:如上所說,看經、誦經、禮佛、拜懺、供佛,把這些功德都不自私地迴向給眾生,這是大悲心的驅使,乃發普度眾生、普利眾生之願,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此功德,從而得到解脫。此是第一種大悲心的表示-迴向眾生。

二、迴向佛果菩提:這屬大智慧的心理。希望修行能得佛果,所有修行功德不為他求,只望成佛,這就是用大智慧心理來修迴向。若修行希望將來轉世當國王,或希望生富貴人家,以享受生活快樂,或希望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學者,這都不對,都沒能離苦得樂。因他未離三界,未離生死。故具足大智慧,方懂得迴向佛果,迴向菩提。

三、迴向實際:此乃迴向真理,屬理迴向。唯有得到佛法真理,才能成佛,故迴向實際理體,是異常重要的。能修的人、所修的法,都不住相,比如三輪體空而作布施,即屬理迴向的作法。這種功德才是實際的功德,才合乎真理的要求。心與真理合而為一,才是最高的迴向。

迴者,轉也;向者,趨向。轉自萬行,趣向三處,故名迴向。由此三種,可開之為十:

一、迴自向他…………
二、迴少向多…………
三、迴自因行向他因行…………此上三迴向眾生
四、迴因向果…………
五、迴劣向勝…………
六、迴修向證…………此上三迴向菩提
七、迴事向理…………
八、迴差別行向圓融行…………此上二迴向實際
九、迴世間向出世間…………
十、迴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行…………此上二義通果及實際

此中的事與理、差別與圓融、劣與勝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修行、做功德,屬事相,是因種,也是粗劣的;而一步步漸次而修是差別法、世間法。希望成佛,則是理。證真理,證清淨法身,這是屬圓融的、殊勝的、出世的果。以上為簡明迴向之義。

第六會:只有一品經文,所說為十地法門。三十個賢位修滿以後,登上初地,晉入聖階。此會為金剛藏菩薩於他化自在天宮入了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之後而說出。十地分別為:

一、歡喜地:此地為得聖之始。斷異生性障,修布施行檀波羅蜜,起十大願,十度等行,無不皆修,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是名歡喜,亦名極喜。

二、離垢地:此位治上上十善戒,以法身妙理為戒體,成就性戒,遠離微細毀犯煩惱垢。此地中,斷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誤犯三業愚法,證最勝真如,具無邊德,得最勝菩提之果。蓋法身性戒,能自體無垢,故名離垢地。

三、發光地:此地成就勝定大法總持法門,修色、無色界八禪定,善達色、無色界,世間禪體。斷聞、思、修,諸法暗鈍障,明達三界,智慧明淨,通過勝流法界,證勝流真如,得難動三昧果及三界智慧。光明現前,故名發光地。

四、焰慧地:前三地寄位世間,此地則出世間,乃初入證智,安住最勝菩提分行。修三十七助道觀門,觀身受心法,自性無依,證得無攝受真如,得無漏定及無漏教,精進不退,離微細煩惱現行障。慧加明淨,故名焰慧地。

五、難勝地:此地斷下乘般涅槃障,入真俗無差別道,令真諦智與世間智相應。證得類無差別真如,成就諸諦增上慧行,及五明處教化行。以其禪體治三界中寂亂障,契菩提根本無造作禪理,不出三界,不在三界,無有欣求淨慧等障。任理恒禪,寂用自在,以禪波羅蜜發起善根,慈、悲、喜、捨,通達世法,為世技之妙能。下地不如,故名難勝地。

六、現前地:此地觀察無染淨法界,說緣起流轉止息相應慧。由緣起智,令般若波羅蜜多現前,因名現前地。此地修無相觀,證無染淨真如,以十度逆順觀察十二有支,成就慧波羅蜜門。三空自在,智慧現前,如貧女宅中寶藏,不作自明。又如窮子衣裏明珠,無功而自現,因曰現前地。

七、遠行地:此地行方便波羅蜜,說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此遠行有二義:一、從前遠來,至功用邊;二、此功用行邊,能遠去後位,故曰遠行。此地離細相現行障,證法無差別真如,了種種教法,同真無相,且能於空中起有勝行,故成方便度。以第六地中之三空三昧,現無量無作智慧門,入無量眾生界,興無量教化眾生業,及入無量世界網。以無作智慧入一切世間,等眾生行普令周遍,故名遠行地。蓋入世間行遍周廣大也。此地以行入,亦名不退住地。

八、不動地:此地達無功用之初,修願波羅蜜,斷無相中作加行障。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暨諸外道邪魔,均不能動。由從前之差別三乘法進入一乘道。此位菩薩於處世間智不須功用,不思不為,智寓萬有,通化無方。又此地以願波羅蜜為此地智增,以願興行,轉更自在,起廣大慈悲,任運圓滿。

九、善慧地:此位菩薩得最勝無礙智,能於異名眾相訓釋差別一切品類,宣說法中得大自在,所謂以一音普答眾問,遍斷眾疑也。斷利他中不欲行障,證智自在所依真如,於無礙解得自在故,成就善達法器自在說法行,得應身果。或智藏三昧。由於善知眾法,故名善慧地,屬大法師位。

十、法雲地:行者至此,菩薩地盡,圓滿法身現前證受,榮登法王之座,斷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證得業自在等所依真如,具智波羅蜜,得化身三昧,智滿行周,以大慈悲雲,於諸生死海,普降法雨,灌一切眾生心田,令一切眾生長菩提芽,無有休息,名法雲地。從初發心經歷諸位,入此智地,而生佛家,大悲願力功終行滿,常雨法雨也。

以上為粗說十地內容。「地」者,有能生、能載、能藏等義。大地能生萬法──如花草、樹木、陸行、空飛等等;能荷負萬有:一切山河大地、動物、植物,無不依地而生,為地所載。珍礦、寶藏,皆由地出,故曰能藏。菩薩亦如是,能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間善因果,能載菩薩萬行,荷負一切眾生。又菩薩萬行,都於此十地位中具足,故名之。此十地屬證道位,即見一分真理,證一分法身。前面入住時已提過,發心住,是見真理,能百界分身作佛。這裏又謂分證,乃因前為入理,今此則事理俱圓。比如考上大學,是學士了,但經歷了四年修學畢業,亦仍是學士。再者此華嚴圓教,本屬一位一切位,一具一切的,如此分齊歷然,乃寄三乘教位,對顯本經不思議法爾。

第七會:有十一品經。這是等、妙覺位。本會如來為會主,於普光明殿所說。十一品經。分別為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僧祇品,五、如來壽量品,六、諸菩薩住處品,七、佛不思議法品,八、如來十身相海品,九、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十、普賢行品,十一、如來出現品。此中僧祇品乃說佛教中的大數目。由於到了等覺地位的菩薩,所修內容廣闊無涯,普通數目字無法表明,佛果的功德更是重重無盡,常常以十佛剎微塵數來表示。這即大數目字。佛教裏邊的大數目字十重不可說,不可說,又不可說。如來壽量品,則顯示佛的壽量無盡。由十定品到菩薩住處品,此六品經文為等覺法門,詮示等覺菩薩自行化他的種種。等覺功行修圓滿時,即證妙覺果海。再來的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則是妙覺果海上的功德。由此上溯至十信開始,為差別因、差別果。後邊的普賢行品則為平等因,如來出現品為平等果。由第二會直到這第七會,這麼長的經文,在信、解、行、證四大分中,屬解的一分。清涼國師定其名為「修因契果生解分」。其內容著重在修法修行的全部過程,即圓滿修菩薩萬行的因華,莊嚴一乘無上佛果的具體說明。

第八會離世間品,普慧菩薩為會主,入佛華藏莊嚴三昧。在四大分中屬「行」的一分,澄觀清涼國師名之為「託法進修成行分」。後面入法界品則屬「依人證入成德分」,是第四「證分」。託法進修成行:所謂「法」,就是普慧菩薩提出的兩百個問題,普賢菩薩給予每題十答,而成兩千個答案。由於十數是個滿數,顥圓滿無盡之義。且華嚴旨在顯重重無盡之理,故每問給予十答。在此兩百問之中,其順序亦是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而來,但因內容遼闊,誦來如入大海,抓不到邊際,經古德整理分類後,我們知道,何處說何法。據華嚴四祖清涼國師的研究分析,此兩百問題中最初二十問為十信行;第二個二十問為十住行;第三個三十問為十行法;第四個二十九問為十迴向;第五個階段有五十問,所問為十地行;第六有五十一問,所問因圓果滿之行。則等覺、妙覺,皆包括其中。五十二個位子的內容,都在兩百個問題中解答。換句話說:從第二會到第七會,是一位一位地瞭解、說明,這裏則籠統說出。因此,華嚴經把這兩種文字體裁,定了兩種名稱。一位一位分開來說的,名之曰「行布」;總括起來說的,則叫做「圓融」。既然前已經歷五十二個位子修因契果生解了,何以尚要以圓融方式重說?這是因前面的行布偏重於明細、清楚的瞭解,圓融則著重解後起行的實踐功夫。瞭解等於看地圖一樣。例如從臺北到高雄,中間經過各處之路線,必須掌握,然後才不致走錯。但單知道,還不行,沒有真正上路,則始終到不了高雄。必得一段段地走去,最後,才能達到目的地。所以解的一分與行的一分,大體上有些差別。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